时间:2020-04-08 10:08 来源:上海市 作者:薛杰 通讯员:黄蓓洁
同是长江源,共饮一江水
——雷神山工作感悟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神经内科 薛杰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神州大地,湖北省武汉市成了全国疫情中心,为了全力支援武汉抗疫,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响应国家号召,迅速成立了一支50人的医疗护理团队于2月19号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我是2017年从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业的一名规培医师,现在是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一名年轻的神经内科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毅然最早报名加入了这支抗疫队伍。在雷神山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感悟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路历程。
一、“救死扶伤,履职尽责”。医疗面前无“小事”,面对新冠肺炎,更是不能松懈。首先牢固掌握感控知识十分重要,出征前医院组织了专门的感控培训,到达雷神山病区后我们在现场反复模拟穿脱防护服,训练进出舱流程,确保院感质量。其次需要我们精准掌控患者病情,工作中我始终怀揣着一颗严谨细致的心和一丝不苟的韧劲。病区从初次收治病人之前,我们就建立了强大的信息工作平台,实现舱内和舱外组员信息充分快速沟通,便于高效解决患者出现的任何问题。平时我会详细地在交班本上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重要检查结果及注意事项,做好交接工作。在舱内加强与患者沟通和查体,一次在查房过程中通过全身查体发现一患者脚癣严重,而患者却不以为然,认为是老毛病,我还是第一时间用舱内平板电脑记录下患者足部皮肤病变的照片,和舱外同事沟通后马上在线联系我院皮肤科医生进行远程会诊,经过调整用药,现在患者足部症状明显好转。
二、“治病治心,守护心灵”。面对疫情,更多时候患者需要的是我们的关心,在诊疗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患者因疫情失去至亲而伤心悲痛,一些患者因身处隔离病房许久未见到家人也催生出焦虑悲观的情绪。作为神经内科医师,我会经常和患者聊天,鼓励患者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联系家人,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疫情的信心。而在雷神山随队心理医生专家参与治疗下,这些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三、“团队合作,群策群力”。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们组员间交谈时必须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吃饭也要错开时间避免聚集,医院-酒店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并没有隔断团队组员之间温暖的传递。我们一起搬运物资,一起打扫新病区,一起交流患者病情……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我们来到雷神山医院工作已经40余天,全国疫情持续向好,而作为震中的武汉,疫情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浩瀚的长江连接着武汉和上海,也连接着武汉人民和上海人民的心,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能够早日摘掉口罩,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2020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