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08 10:43 来源:江苏省 作者:胡阳波 通讯员:邵婷婷
1月20日,我被调到发热门诊。当天下午就接到一个病人,从河西院区转过来的,去过武汉的患者,这个患者当时没有发热,但是有咳嗽,查了胸部CT提示有肺炎,院内专家组组长、感染科陶臻主任指示单间隔离,并上报疾控中心留取核酸检测。当时的发热门诊人手不足,晚上没有多余的医生和护士值班,所以白天上了一天班的我,晚上继续值班,和我一起值班的护士也是临时抽调过来的顾老师,她当时正在陪儿子上补习班,接到电话立刻赶了过来,连告诉儿子一声都来不及。当天晚上我上到12点,然后见没什么病人了,就去值班室休息,确保第二天白天可以继续上班,而顾老师一直守在发热门诊,陪着隔离的那个患者,还自费帮患者订了当天的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次日上午,接到疾控中心的电话,该患者核酸检测阳性,要求转至南京市公共卫生中心定点诊治。这是我们医院诊断的第一例患者,也是南京市的第二例。
在这个患者之前,我们是二级防护,当时戴着N95口罩,穿着隔离衣;在此之后,就上升到了一级防护,开始穿防护服,还需要带面罩,穿鞋套等。SARS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印象很模糊,只记得上学每天要测体温,其他的就没什么印象了,而从头到脚裹的严严实实的以前也只在电视里看过这种装备,感觉像在拍生化危机,最初还觉得很兴奋,后来就会觉得憋闷,跟病人说话的时候需要很大声喊,说几句话就会喘,要深呼吸才够,而且穿脱特别麻烦,上厕所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喝水只敢小口抿,润润嘴唇就好了。后来从发热门诊调到隔离病房,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想什么时候上厕所就什么时候上厕所,想喝水就喝水,不用忍。有时候忙起来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半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夜里时间更长,从下午五点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出去了就要脱防护服,一套防护服重复穿脱有增加感染的风险,而穿一次就扔又太浪费,所以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了,有一次我真的憋了一夜15个小时没有出去,那一夜真的是一分钟都没有睡着。发热门诊诊室里只有一个检查床,晚上有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值班,只能轮流睡,一个靠在椅子上或者趴在桌子上,另一个躺在检查床上,上下半夜轮流交换。
23号晚上又来了一个年轻女性,她去武汉探亲,回来以后高热40度,查了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降低,但是胸片未见肺炎表现,我觉得不能排除,请示了陶主任,陶主任指示需要小心,单间隔离,上报疾控取核酸,第二天结果出来果然是阳性。这是我们医院的第二例。3天诊断了两例,但是幸好,没有医护人员发生感染,而这都得益于严格规范的诊治流程和操作标准。陶主任从1月20号开始,一天都没有休息,包括春节期间,每天都要去发热门诊指导我们完善流程,严格按照标准穿脱防化服、洗手、消毒、采样,同时不断地沟通:与一线医护人员沟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与上级领导沟通,传达文件与精神,商讨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简化流程,反复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熟练掌握,每天说话说到嗓子都哑了。而至今,我们的医护人员是零感染。
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看电视里刑警很帅,就想当国际刑警;电视里的医生救死扶伤很伟大,就想当医生;电视里的军人很酷又想当军人。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心中那一点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梦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国人骨子里都是有拯救苍生的浪漫,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总会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他们没有金甲圣衣,没有七彩祥云,凭着心中保护众生的侠义与信念,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小时候觉得,做英雄一定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长大后才明白,英雄不是靠某一个人的一己之力拯救世界,而是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逃避,不慌乱,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共同渡过难关,每个人就已经是英雄。而在疫情面前,我是医生,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平凡的工作,没有很伟大,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