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6 10:14 来源:广东省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口腔全科2019级住培医师 徐诗雅 通讯员:梁静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种未知肺炎从湖北武汉悄无声息地蔓延,而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恰逢春运期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1月19日深圳就出现第一例病例,而且确诊病例的增长速度比广东省其他城市迅速。
1月24日前后,武汉大规模确诊“新冠肺炎”,紧接着武汉封城,整个城市仿佛陷入沉睡,其他城市纷纷伸出援手,并严格筛查疑似病例。1月26日,正是农历新年大年初二,我接到医院通知紧急返岗,留深待命。疫情当前,95后的我作为一名口腔科规培医师,内心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义不容辞地回到一线岗位,投身于对从外地回深人员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流行病学资料收集,为抗疫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与国家和人民站在了一起,共同抗疫。
咽拭子核酸采样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在隔离人员的健康情况不明的条件下,采集咽拭子时需要被采人员脱下口罩,并触碰极易引起恶心咳嗽的咽后壁,咳嗽时大量的飞沫分泌物都有可能喷溅到采样员身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如果说我的内心一点都不害怕,那肯定是在撒谎,但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更清楚流调工作刻不容缓,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让我毫不犹豫地走上一线,守护这个城市的平安。
2月10日外出采样人员整装待发
医院为外出采样人员提供了完备的防护用品,社区工作人员提前统计好居家隔离采样的名单,我们到社区后就直接上门采样,从出发到采样不浪费一分一秒,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敲门。南山区看似全是高楼大厦,夹缝中不起眼的城中村成了采样的重点,高密度、采光不好的居民楼给我们采样人员增加了很多困难,特别是一些没有电梯的自建房,我和护士穿上了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隔离衣,带着严实的防护口罩,背着重重的物资和标本箱,一步一步爬上十几楼,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一层层的面罩和护目镜内起满了雾气,汗水一次又一次浸湿了里面的衣服。为了不浪费一件防护服,从早到晚滴水不进是常态,从烈日当空到漫天星辰,不完成任务不返回,在阴雨绵绵乍暖还寒的初春,一度中暑脱水。每天奔波在好几个社区,一周内基本完成了南山区的居家隔离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我们用脚丈量着一尺一寸的南山,守护着我们的深圳,为深圳人排查潜在的病毒。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为早日击败新冠而奋斗着。
流调采样工作仍在继续,只不过大部分从居家隔离人员变成了入境人员,3月1日凌晨1点47分,接到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报告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好不容易清零的新增病例又开始慢慢增加。所有有流行病学史的入境人员统一隔离在定点酒店集中隔离,语言不通增加了采样的难度,隔着厚厚的口罩和面罩,手脚并用地解释我们的目的,取得对方的理解及配合,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工作。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中国这头雄狮也缓缓苏醒正是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中国人如此团结,习总书记亲自指导抗疫,不惜一切代价将病毒扼杀。国家的支持,让我们医务工作者感到无比安心,让基层群众充满信心,只要全国上下一条心团结起来,我相信战胜病毒之日就在不远的将来,等到能够摘下口罩那一天,我要深深地呼吸这来之不易的新鲜空气,这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共同奋斗的成果,是各位前辈拼命换回来的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