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11:01 来源:上海市 作者:虹桥院区机关党支部 王丹丹 通讯员:任羿诚
驰援湖北不辱使命,后方坚守同心抗疫: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机关党支部举行抗疫专题组织生活会 |
4月15日下午,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机关党支部开展抗疫专题组织生活会,邀请援鄂归来的支部委员、门诊部副主任邱智渊,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奚才华和陈龙,沪杰保安张飞龙和张祥贵,分别讲述援鄂的难忘体会;同时邀请支部党员、装备科副科长、虹桥院区后勤保障部副主任张雷和医务处王丹丹分享后方坚守的小故事。会议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近20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参加。 邱智渊副主任是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四纵队)副队长,在支援武汉医疗队总指挥马昕副院长的带领下,负责医疗队沟通协调、组织安排等各项工作,他用一组组照片向大家展示了一本生动的“武汉抗疫日记”:接到命令整装待发、因地制宜开始救治、满负荷战斗反攻病毒、医务协同战时管理等。他说,这次疫情充分体现出华山医院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华山团队救治成绩能获得国务院孙春兰副总理和国家卫健委马晓伟主任的点赞与认可,离不开医疗队所有医护的辛苦守护,离不开后方领导的关怀支持,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奚才华医生是四纵队的队员,全程参与了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的救治工作。“大疫当前,责无旁贷。”他说,作为一名ICU党员医生,从1月25日请战前线、1月30日待命支援公共卫生中心,到2月8日深夜11点接到通知援鄂,他始终准备着。奚医生用一张张照片向大家分享面对认知有限的病毒和转变迅速的危重症病人时的惊心动魄。总结在武汉的支援,他感慨道:“武汉保卫战成功的关键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武汉当地医护和42000名援鄂力量,以及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陈龙医生是华山医院支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三纵队)队员,2月5日起进入武昌方舱医院开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当听到第四批队员将整建制接管同济光谷院区ICU的消息后,作为一名ICU医生,他第一时间向马昕副院长请缨,希望能换岗到四纵队所在的光谷院区ICU,利用专业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危险的工作。他说:“不管在方舱、还是ICU,我们都在这里,我们会在同一个地方一起战斗,直到这场战役结束,我们一起平平安安地回家。” 参与援鄂的两位沪杰保安张飞龙和张祥贵,用朴素的语言向大家分享初到武汉时面对“空城”的感慨和始终坚定的信念。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日夜守护援鄂医护,不忘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医务处王丹丹以“坚守岗位,参与志愿”为题,分享疫情防控期间参与临时隔离病房改造和志愿体温预检的工作体会。她说:“即便不能像医护冲锋一线,也可以在后方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个工作、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在不平凡的时间做着平凡的事,在平凡的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是虹桥院区每位党员的坚守。”虹桥院区后勤保障部副主任张雷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夜以继日调配物资的两个小故事,他对疫情防控与岗位工作“平战结合”的感悟,带给大家极大的思考。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援鄂战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员的要求,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在最后的讨论中,党员们纷纷表示:很快,“战场”将回到大家熟悉的每个病区、每个病房、每位病人,但抗疫期间的所有经历和感触将永远被铭记,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抗疫精神将成为每个人努力奋进的新动力,使我们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