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6 17:30 来源:甘肃省 作者:乔引霞 2017级全科医学专业 通讯员:张馨月
住培摘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负重前行
乔引霞-2017级全科医学专业
2020.04.18 晴 微风
静息伫立,细算了一下今天是我在儿科急门诊的第18个日子,偶尔觉得这三周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早上9:35,来了一双囡囡,姐姐6岁,清醒状态,妹妹2岁,嗜睡状态,由120送至医院,疑似煤气中毒,一同来的,还有这两个小姑娘的父亲,已送往成人急诊科诊治。询问病史时,孩子舅父说家里一直都使用煤气罐,两个孩子早上6:00左右醒过1次,二次入睡后一家三口陷入了昏迷。入院查体后发现妹妹口唇略成粉色(不是樱桃红),反应差,嗜睡,姐姐状态较妹妹好些,但头晕,恶心明显,心肺腹查体呈阴性,病理征未引出,末梢循环尚可。根据当时的情况,我立即给予了高流量吸氧和其它抢救措施,半个小时后,两个囡囡症状好转,但是孩子们的父亲因病重抢救无效去世了,顿时我心里五味杂陈。
按照一般情况,由于孩子病情变化快,我们都会建议在ICU过渡一下,观察一下孩子的情况,待其平稳后转到普通病房,正当我准备和孩子舅舅交待孩子住院的事宜时,他们的母亲早已在一旁伤心过度,泣不成声。我的带教老师告诉我:“医疗是‘无情’的,一个人生病了,该做什么检查,该用什么药物,如何治疗,必须依照标准操作规程,不会因为我们和病人是亲朋好友,不会因为我们的同情病就好得快,反之也亦然。但是对病人和家属的遭遇,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情是有温度的。两个孩子的父亲刚刚才走,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以卖早餐维持生计,现在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我们最大地努力为他们节约些费用吧。”说到这里,空气突然变的好安静,阳光夹杂着微风,从诊室的落地窗里钻进来,钻到我的眼里,灼热且闪烁,窗外的白杨树苗正吐着嫩芽,而我的内心中思绪万千,这娘仨人以后的生活何去何从呢?失去父亲的孩子将要独立面对社会的磨砺,再也没有父亲臂膀为她们遮风雨后啦!
王老师又说:“我刚刚从基层下乡回来,见到了许多患高血压病的老百姓,医生给他们讲了高血压病的危害后,第一次都能按疗程服药治疗,但用完药后就不见人影了。待我们入户随访时候询问为什么不来复诊,他们紧紧攥着满是皱纹和龟裂的双手说:‘家里需要干活啊,也没有多少钱。’将来你们作为全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广大基层老百姓,遇到这种情况你们怎么做呢?”一时之间我语塞了。高血压是个慢性疾病,需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还得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出现,需要时刻注意疾病的变化。但是,他们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担负着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承担着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即使自己生病了,也只能咬牙坚持,因为他们肩上的担子太重了,重到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直到自己无法坚持。
听了这么多,我的内心深深触动,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我们主要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我们广大老百姓的身心健康服务,类似的病人我们肯定能遇见,如何规范合理的处置是对我们的巨大考验,我们不仅要在疾病上给予病人规范的诊疗,更要在心理上给予更好的关注与爱护,同时也要设身处地的从病人家庭背景及生活实际出发,综合各种因素和条件,给予病人最优的诊疗和健康指导。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生机依旧盎然,岁月静好,但我们仍需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