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时间:2020-05-26 09:09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通讯员:李鸣莉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充分的肯定。为了激励全体住培学员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勇担使命、再接再厉,4月2日,在医院党委的指导下,医院组织全院住培医师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奋斗在一线的住院医师们备受鼓舞,并结合自己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经历,纷纷表达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

 

王在瑞(2018级放射肿瘤基地住院医师,2020年3月23日至今支援发热门诊):

2月6日在接到医院报名支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通知后,我义无反顾地报名了,当时仍为疫情初中期,形势十分严峻,可我觉得这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印象深刻的是隔离的一对湖北返粤夫妻,妻子因为咳嗽就诊,查胸部CT显示肺部有磨玻璃改变,影像建议结合核酸结果排除新冠肺炎。而与此同时也建议她丈夫来医院就诊排查,发热门诊测体温37.5℃,肺部影像正常。当时我心里想怎么会这么巧,这对夫妻同时有问题,又是从疫区回来,不会真的是新冠肺炎吧!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当穿上防护服的时候,我既兴奋又有畏惧,在反复确定没有疏漏后进入隔离区:进行确认病史、体格检查、咽拭子采集、病房规则宣教等工作。在结束后我已雾眼蒙蒙,什么都看不清了,出汗已潮湿了衣服,这时候我也深深体会到前线同事的不易,对他们驰援武汉更肃然起敬。患者经过隔离检查治疗,最终排除新冠肺炎。在解除隔离后患者对我们的工作表示理解感谢,我们也十分欣慰。

当下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向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国家的强盛,而国家的强盛又影响着、造福着每一个中国人。正是那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大爱无畏”的人筑起了民族的脊梁,才使中华民族永列强国之巅。而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学习前辈们的“救死扶伤、大爱无畏”的精神,投身祖国建设,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绽放最绚丽的颜色。


胡学廷(2019级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基地住院医师,2020年3月23日至今支援发热门诊):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不满一年的住院医师来说,2020年初的这场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同时也被英勇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那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深深震撼。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为自己能够在对抗新冠疫情这场战疫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无比自豪。学习习总书记的回信,我备受鼓舞。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以行动践行爱国爱党,让我们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90后”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主动申请支援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一定会谨记总书记的教导,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

 

方文丽(2017级神经内科基地住院医师,2020年2月15日至今支援发热门诊):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作为一名“90后”党员,在我院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上,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大多是规培轮转时认识的老师、师兄和师姐们。我当时特别感动,希望自己向他们学习,尽微薄的力量守护需要我们的人。我院南院隔离病房在2月下旬启用,我自愿报名参加了“疫”情一线防控工作,与南院急诊科老师们一起并肩作战,及时将新冠病毒肺炎疑似病例隔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追踪新冠肺炎相关检查结果,及时为完善相关检查后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解除隔离。临床工作需要我们事事谨慎、临阵不乱。发热的病人除了要积极排除新冠肺炎,也需要考虑一些危急的情况,如发热伴头痛的患者,有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可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因此,在参加防控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临床思维、提升工作本领。看了习总书记给“90后”医护抗疫勇士的回信,让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不仅仅是90后,都激动不已,暖心贴心的鼓励话语如春风吹拂,给人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抗疫持久战中。下周开始我将支援南院发热门诊,我会牢记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造福更多的患者。

 

凃俊沂(2019级急诊科基地住院医师,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急诊科轮科):

我是急诊科的一名住院医师凃俊沂。起初我也和大家一样在疫情爆发前预定了返回台湾的机票,期待春节能够和家人团聚。然而随着年关将近,疫情也逐渐升温,在返程的前几日,我做出了一个决定,退掉了飞机票,虽然几经内心的挣扎,我还是毅然决然留守在急诊科。这个转折点的出现是来自科室的主任和各位老师们的以身作则,他们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觉得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尤其在急诊科这样的一线科室,更需要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关键时刻不能退缩。或许今年我不能和家人团聚,有些不舍,还有许多思念,但倘若没有我们这些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病人该怎么办,谁又来对抗这场病毒呢?

随着除夕夜的到来,我看到医院集结了前往武汉的“战士”们奔赴战场,心中非常激动,感谢他们的奋不顾身,以及那份超人般的勇气,同时也更加笃定了我坚守急诊科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我无法和他们一起前往疫区,但渺小的我能默默守护这不可或缺的急诊科。农历初一这天,我上的是小夜班,病人不是很多,但大家仍坚守自己的岗位。下班后看到医院为了我们无偿提供中饭、晚餐及夜宵,为我们补足营养,非常感动,在防疫面前医院也悄悄的为我们“这家人”默默付出。这个新年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动,原以为只有急诊科的同事,其实还有饭堂的哥哥姐姐们提供丰富且营养的伙食,运送病人的阿叔及维护环境卫生的阿姨们,更有带教老师及护士长、主任每天的“温馨提醒”,让我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监测体温。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的关心,但身为住培医师的我却有不一般感动,因为他们让今年的过年有了“家”的感觉,也因为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寒暄聊天,让医院增添了许多的温暖。

就像习主席所说的那样“要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我希望自己能传递医院的这份温馨,带给病人信心,一起对抗这次疫情。虽然不知道疫情何时能够结束,但我衷心地希望每个人都能“百毒不侵”,让医护人员能成为最坚强的后盾,保护好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抗疫阻击战打响以来,我院不论是发热门诊、急诊科、ICU、呼吸内科等高危岗位,还是儿科、妇产科、放射科等群众紧需专科,驻守阵地的住院医师们绝不退缩,门急诊出诊会诊、病房查房值班、病历文书、阅片检验等各项日常中,临阵不乱,严格按照医院各项指令,做好基础工作,确保医院临床一线防护到位、安全运转。感谢各位学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争中,坚守岗位、与老师并肩作战,你们用行动和信念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风雨见证医者本色,让成长中的青年学子们淬炼成钢。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是对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极大鼓励和殷切期待,更为青年医师的成长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打造未来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学员的学习心得还有很多,并且仍在陆陆续续发给继续教育科,他们将持之以恒、再接再厉,用自己的所学共同阻挡肆虐的病毒,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