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5 18:02 来源:江西省 作者:2018级儿科住培住院医师 吴苏平 通讯员:彭慧君
我心中的好老师
2018级儿科住培住院医师 吴苏平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集》。
医路漫漫,五年艰辛,终临毕业。在升学成绩公布之际,结局终究逃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很不幸,我属于后者,此后便多日沉浸在自责与检讨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失败已是定局,路在脚下,终究要前行。在医途的三岔路口,毅然选择应召党和国家制定的住培之强医政策,踏上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的旅途。常有人不解的问我,在众多科室中,为什么要偏偏选择出力不讨好的儿科?而我的回答是——很庆幸选择了儿科,才让我遇见人生的良师——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彭庆明老师,经师易遇,良师难寻,此后他便成为了我人生之舟的航标;心灵荒漠孕育绿色的甘霖;点亮黑暗中摸索的灵魂的烛火。这或许就是正如《圣经》中所说的,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偷偷打开另一扇窗。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在踏入这个曾经陌生又熟悉的医院后,医院组织了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其中包括选导师这一重要环节。培训老师给了我一份名单,然后让自己选导师。面对一个个导师的名字,有满腔的慷慨激昂,也有满腹的困惑不解。慷慨激昂的是,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终究还是出于为我们医学毕业生考虑的,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困惑不解的是,上面的导师都不太了解。于是我开始奔波于了解导师,经过几番努力后选定心中理想的导师——彭庆明主任医师。初次见面后,他着装朴实无华,给我一种亲切和蔼的触动,同时却冠有多种头衔——(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吉安市第一届“好医生”获得者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良师犹甚。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本书。这句话是我在心中给他的一个概括。他作为儿科的科主任,一方面需要负责科室各方面的众多大小事,但却从来没有放弃对每一位住培学员的培养,在对住培学员的培养模式中,他主张“放手不放眼”的培养方针,因为他深知临床是一门实践为主的工作,同时住培学员也是未来的重要接班人,所以希望每一位住培学员都能有所收获。同样,这种培养模式也表现在每一次的教学查房中,他会要求住培学员汇报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分析辅助检查,下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让其他住培学员评价与指正,最后他结合理论,指出优点与不足,补充详细的查体手法以及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帮助住培学员在每一次教学中形成印象深刻的临床思维,同时加深住培学员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每一次的教学在我看来都不为是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同样的感觉也表现在每周二的小讲课中,每一次的小讲课幻灯片都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开篇便是基础课程,从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过渡到诊断,最后到每个疾病的汇总与治疗,生动的给我们展示了疾病的诊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引导住培学员的独立思考与临床思维的建立,同时传授他在临床工作中多年总结的经验,以及他主张对住培学员的“放手不放眼”培养模式,让每个住培学员都受益匪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他行医近二十五载的职业生涯中,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理念,对待患儿及家属和蔼可亲,始终把解决每一位就诊患儿的病痛放在首位,自己成为每一位患儿的健康守门人,帮助每一位患儿健康茁壮成长。作为科主任的他,三百六十五天的日日夜夜,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会来科室里转转,走进每一个病房仔细询问下每一位患儿的病情,也因此常常在科室里待到很晚才回去。我依稀记得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会来科室陪每一位值班医师和值班护士一起过除夕,也为此而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我想我们都欠他一句谢谢和一份敬礼。今年的年关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他告诫每一位医生、护士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为抗疫时刻准备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随即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自愿要求支援武汉地区,在他的影响下,全科医护人员都要求请战支援武汉。就这样,全科人员都被他的使命感而影响,甚至热血沸腾,因此我们科室也成为请战人数最多的科室。我时常想,他或许就是“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现实写照吧。
笑对人生,善待岗位有作为。
如今社会,儿科的医患关系已是重灾区,我有一次问他我们该如何调和这种不良关系?他说医患关系的调和首先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持以一颗包容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绝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也不要有抱怨,善待岗位才有作为,生活亦是如此。生活,不会因你的抱怨而改变;人生,不会因你惆怅而变化;你怨或不怨,生活一样;你愁或不愁,人生不变。抱怨多了,愁的是自己,惆怅多了,苦的还是自己。所以请以良好的心态的对待你的工作、生活自己人生。
仅以此文感谢我心中最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