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苏省

我和我的老师们

时间:2020-11-02 15:44 来源:江苏省 作者: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全科专业规培学员薛朋乾 通讯员:杜鑫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个医生的成长道路上总离不开师长们耐心的教导,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老师则更像是遇到困难时身后的大山。我的老师们早在我实习时就已熟悉,现在我处于规培阶段,虽不是本院职工,但又和我的老师们一起工作,有种回家的感觉。我的老师们分别是扬大附院胃肠外科科主任,大名鼎鼎的马建明老师、医院里人人熟悉的“周院长”周明老师、正在援陕的杰出医生夏伟老师以及扬大附院新青年代表梁海亮老师。

电视剧里演的普外科工作是那么白衣翩翩,轻轻松松,现实中的普外科工作却是忙碌而又繁重:从第一天晚上预办理第二天病人的出院手续、汇总在床病人检验检查信息,到第二天早查房汇报病史、跟手术、收新病人、写病程记录、整理出院病历、上报单病种、学习手术技巧、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学习开立医嘱,下班之前还有例行的晚查房……其中每一步程序都那么琐碎却又缺一不可。作为住院医师的我们,要想在最有限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工作,我们要么利用中午及晚上的休息时间打加班战,要么就只能逼迫自己去提升效率。在这方面,海亮老师给了我很多实用建议。每天最早来和最迟离开的总是海亮老师,好脾气、好性格、好技术、没有架子是所有人对他的一致印象,连病人家属都说他是一位凡事亲力亲为的好医生。作为扬大附院的优秀带教老师,海亮老师会在大家出科的前一天以请吃饭作为对我们规培医生和实习医生所做的份内之事的“感谢”。在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卫生院(本人所在医院)驻点期间,海亮老师还帮助我院医生开展了第一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并协助开展了第一台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

每天上午的查房是除了上手术以外最耗费脑力、体力的时段。除了要汇报病人的相关情况,还要冷静清晰应对马主任的提问,从肠梗阻的分类到人体内的钾含量,从肝脏的生理作用到术后病人发热的原因分析等等,看似简单的提问,想要完整的回答出来可还真不简单。初上临床的小医生通过查房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最简单的从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来判断疾病的好转或者恶化。“临床思维是每一位医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马主任常常如是说。临床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亲自访视病人、询问病史、查体甚至闻一闻病人切口、引流液的气味,切不可纸上谈兵。如果说查房时的马主任是严肃的,那么手术时的马主任就是严肃中增加了几分幽默。胃肠外科的手术一般都是持续时间长、复杂程度高的恶性肿瘤根治术,作为助手的我们在自身理论知识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难免会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在手术过程中打哈欠也早已习以为常,这时候马主任除了会跟我们讲解手术中的解剖标志和注意点外,还会适时的开些小玩笑,讲一些最近发生的热点时事,使得原本漫长的手术仿佛一下子缩短了不少,原本咕咕叫的肚子也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

周明老师和夏伟老师作为我最熟悉的两位老师,我和他们的相处模式并不像普通的带教老师和学生一般,更多的是像朋友那样。看似平时“嘻嘻哈哈、不拘小节”,工作起来却不打一点马虎,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让我这个“职业扶镜医师”感到望尘莫及。“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工作,枯燥的工作也变得如此有趣。

普外科的工作强度大且富有挑战性,让我这个刚进入规培的小医生有点适应不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训练,我已慢慢进入角色,科室里的各位医生护士老师们却天天处于这样的状态,鲜有午休及按时下班,虽然在普外科才一个多月,但是我学到的知识和动手的操作却不少。“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在这里,我想向我的各位老师们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