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04 15:08 来源:江苏省 作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育培训处 通讯员:徐怡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会上,表彰了2020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医师”等。经培训基地推荐、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初审、中国医师培训学院组织专家网评与现场评审,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曙俊获得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医师”称号,江苏省仅4位医生入选,他也是常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
此次获奖,是对周曙俊医生优秀带教工作的肯定,这不仅充分展示了常州一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的风采,也体现了住培基地教学工作的综合实力。
从刚踏入临床到逐渐成长为科室骨干、危重症专家,并担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曙俊的白大褂一穿就是十七年。“枪林弹雨”中的历练,让他练就了一身硬本领。无论是重症甲型H1N1、H7N9禽流感病人,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对重症医生而言,每天都在与死神较量,每个细微环节都关乎生死,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最大程度挽救他们的生命。”多年的积淀,周曙俊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为能带给病人更多生的希望。
行走的活教科书
2010年,周曙俊成为一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指导老师,把所积累的临床理念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并逐步成为院临床教学的青年骨干。每次教学查房或授课前,他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立足课本知识,讲解国内外最新文献和指南,把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展现给学生。
有些住培医师缺乏临床经验,他就在床边结合病患病例进行循循善诱,师生互动,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与疑惑,然后抽丝剥茧、逐一解答,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时间一长,学生们都称他为“行走的活教科书”。
他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独立的情景,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临床思维,更多让学生参与其中。他及时开展总结反馈,将PBL这一新兴医学教学理念有效应用于临床教学。同时,他还到台北医学大学模拟教育中心努力研修,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回来后努力传授,帮助住培医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临床。
重症医学是个多学科交汇的学科,是绝大多数住培医师的“必经地”,周曙俊制定个体化的学习计划,不仅教授休克、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常见症的识别及处理,还根据不同专业深入讲述自身专业相关重症疾病的处理思路。兢兢业业带教、手把手教学,他带出的学生大都表现优异,多人被评为优秀住培学员。
凭借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能,2017年他顺利成为医院首批美国心脏协会(AHA)导师,培养大批BLS、ACLS学员,帮助学员们准确掌握心脏骤停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院前和院内急救能力。
“一名优秀的医生能帮助很多患者,而一名好的老师可以培养出更多好的医生。”周曙俊对医学教学之路充满信心。
细微之处显温度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周曙俊常教导学生遵从eCASH、ESCAPE等理念或方法,了解病人的真实需求,关注情绪及不适,给予病人合适的人文关怀。
查房、交班和操作时,他会结合实例告诉学生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关注自己的说话方式和音调,避免在清醒病人面前讨论病情,减少夜间睡眠、声光刺激等。
医疗工作中需要协调多种关系,如医患沟通、医护交流及上下级关系。他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告知学生需合理处理好医疗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同时,他要求学生以病人为中心,培养学生与病患、家属的沟通能力,传授医护良好合作的技巧,助力工作更高效完成。
带领队伍逆行出征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带领常州市首批援鄂医疗队29名队员逆行奔赴武汉。整整50天,他和队友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作为常州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他积极和省院感、临床专家来到医院实地查看、排查隐患,并在医院条件和物资受限情况下,对院感防护设置进行最大限度改造,并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他用自己的行动,以“零感染”的成绩,带领队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作为省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他白天深入病区,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晚上通过视频会议,和队员们对病区疑难危重患者进行重点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参与制定《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组织当地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ARDS诊疗和呼吸机使用等技能培训,获得好评。
周曙俊常说:“临床医疗是今天,科研教学是明天,两者缺一不可。而带教工作,一直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也一直坚守着这个信念。十七年的医路跋涉里,没有什么终极胜利可言!周曙俊只是不断地告诉自己,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这就是他,榜样周曙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