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7 14:41 来源:上海市 作者:张永信 通讯员:任羿诚
上海市住培专家、华山医院老领导张永信的风采
为笫二故乡脱贫助医尽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张永信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改革开放40余年来,党和国家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作出了长期扎实的努力,尤其是近些年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绩,共产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中国式的“脱贫之路”引起全球的关注和震惊。
回想起我大学毕业不久,为了响应党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的伟大号召,我和母校上海笫一医学院不同系、不同年级的校友志同道合地组织了一支“指点江山医疗队”主动奔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太拥区安家落户,为广大少数民族防病治病。
真没想到在同一块社会主义祖国的土地上,内地与沿海,乡村与城市的差别居然天垠之别!当年红军走过的村寨仍没摆脱传说中讲的旧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不少群众的温饱尚未解决,从县城到山村一日仅两餐。一穷二白加上
“八月谷子黄,不打摆子(疟疾)就生疮” 、“只见娘大肚,不见儿走路”
的缺医少药状况困扰着当地群众。我们忙于应对麻疹、百日咳、痢疾、疟疾、钩体病等传染病轮番流行, 几乎天天爬山涉水, 走村串寨也来不及救治病人, 群众生活雪上加霜。我们受党和国家20年的教育培养,十分同情山区人民的疾苦,决心以自己有限的医疗卫生知识与技术全身心地为群众送医送药,救死扶伤,推行防疫预防措施,积极培训农村卫生员和新法接生员,建立一支支撤不走的医疗队,还依靠当地政府普遍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做到“村村有卫生员,公社有卫生室”,“小病小伤不出村,一般重病不出县”,使当地的缺医少药旧貌发生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一穷二白的状况。
文革结束后,国家拨乱反正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经
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1979年1月贵州省委充分肯定医疗队取得的显著成绩,决定将医疗队重新分配,充实到省、州相关医院和防疫站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5位队友去了省防疫站和省立医院,23位去了黔南州人民医院。不久,我和另3位队友通过国家研究生考试,回到母校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母校工作。大多数队友仍坚持在贵州安心工作了15-24年,以后逐渐获准调回老家上海、江浙、福建等地,唯沙战荣、李爱芬夫妇在黔南州人民医院一直工作到退休后,把青春年华全都奉献给了笫二故乡。
虽然不少人调离了贵州,但医疗队的所有队友与贵州山区已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始终牵挂。大家常通过沙战荣夫妇或当地的老卫生员了解山医发生的变化,并采取不同的方式关心、支持山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的捐款修路,有的给老卫生员邮寄医学参考书,有的帮老病人邮寄药物。凡有往西南出差、讲学、旅游的机会总争取绕道去笫二故乡看看。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贵州山区真的发生了臆想不到的变化,大家都期望能为那儿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1995年,时任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的队友高尔生带头资助剑河县中学贫困学生,并带动单位每年资助数名贫困学生,还资助干学好几台计算机,与贵州省计生委,黔东南州人口计划生育、妇幼卫生等部门建立了业务专业合作。1998年8月24--27日全队推派了5位代表分别从上海、宁波、苏州和贵州都匀出发,重访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太拥乡和南哨乡。一路上受到州县党政领导和山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接待。医疗队正式向剑河县“希望工程”捐款42000元和衣物360余件,主要用于两个乡考取县以上师范和大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能有路费、冬衣等去报到就读,不至于因贫放弃升学的机会。乡政府专门制定了资助标准严格把关,珍惜地使用这笔钱,在好几年里让几十名学生受益,我们后来收到不少学生动情的反馈致谢信令人欣慰。2008年医疗队在宁波聚会后商定:全队像队友高尔生及市计生所那样对口资助剑河县民族中学贫困高中生,2010年起每批资助数位,每位每年2000元,连续3年,这样可让当地有更多优秀的贫困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有用之才。
随着医疗队队友年龄的增长,更加珍惜眼前医术尚未荒芜、手脚活动还能自如的时光,希望抓紧为山区发展出力。2017年和2019年队友们考虑到国家对山区的医疗机构已投入巨资,在物质条件上有了显著改善,但医疗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先后组织了三次帮困助教助医活动,并吸收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现代药业的热心资助者参与。一方面去剑河县民族中学与受助贫困学生见面,勉励他们读好书全力迎接高考,同时介绍当年医疗队为什么主动离别大上海甘心情愿奔赴贵州山区送医送药奉献青春的初心。另一方面组织不同专科的队友去黔南州人民医院和剑河县人民医院,跟同行一起查房,做手术示范,举行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和学术报告,还跟科主任、管理干部进行“如何提高医院的医疗实力” 专题讨论。由于事先作了充分的分工与准备,公布助医活动安排,邮寄学术讲课资料,采取结合实际、教学相长的方式,最终取得良好效果,深受当地医护人员的欢迎。
20余年来,受帮困助学的笫二故乡学生已近百,文化程度的提高不仅为当地也为全国输送人才,能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加速了一穷二白、缺医少药的农村山区脱贫致富,做了件利民利国的好事。
高度关注积极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内地与沿海的差别,是祖国真正富强、为民谋幸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标志,现在我们都退休成了七、八十的老人了,在有生之年能为第二故乡摆脱一穷二白和缺医少药旧貌出了一点微薄之力是此生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