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30 15:34 来源:上海市 作者:陈勤奋 通讯员:任羿诚
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展厅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揭幕 |
沈自尹院士是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原主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名誉院长。2019年3月7日,沈院士在他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沈院士去世后,夫人赵馨荷、女儿沈羿、沈蔚把975件珍贵的史料实物整理好,分批捐赠给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今年7月,他的夫人赵馨荷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出售房产所得的500万元人民币,设立“沈自尹院士医学发展基金”,每年的收益主要用于发放“沈自尹院士医学励学金”,重点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医学生。 12月16日上午,收录975件展品的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展厅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揭幕。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出席揭幕仪式并向沈自尹院士家属颁发捐赠证书。沈自尹院士家属沈羿、沈蔚,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医校友会会长、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原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书记邹和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沈自尹院士学生董竞成、蔡定芳等,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诗遂,以及学校相关部处和院系代表、华山医院相关部门代表、沈自尹院士亲友代表等共同见证展厅揭幕。袁正宏书记主持揭幕仪式。 焦扬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沈自尹先生一生赤诚、矢志为国,青年时期就接受革命进步思想,把党的需求作为一生追求,脱产学习中医,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奋斗了一辈子;开拓创新、贡献卓著,为传统中医引入现代注解,开拓出全新学科门类,为阐明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扩大中医药治疗成果作出了卓越贡献;悬壶济世、妙手仁心,89岁高龄仍坚持坐诊,亲自研制并无偿转让的“急支糖浆”等中药新药享誉海内外、造福人民;教书育人、桃李丰硕,为国家培养出第一个中西医结合博士及一批批学贯中西的医学人才,带领复旦中西医结合学科成为国内重要基地。院士家人的凡人善举,体现了对子女优良的家教,体现了良好的家风,也令人由衷敬佩!院士留下的宝贵资料和精神财富值得永远学习和继承。要保存好、记录好、挖掘好、使用好这批史料实物,进一步弘扬复旦上医精神,把“正谊明道”“为人群服务”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推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接续先生未竟事业,牢牢把握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的战略机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中西医结合学科;进一步写好育人大文章,用好这些第一手资料和生动教材,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养德才兼备、德医双馨的卓越医学人才。 陈思和馆长介绍了展厅筹备情况,他说,沈院士的捐赠活动有“立德、立功、立言”三重意义。沈院士家人化私为公,把珍贵文献资料捐赠图书馆,成为复旦上医广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承文化的生动课堂,功德无量,是“立德”;在图书馆的转型中,沈院士的文献史料为医科馆的特藏、展览工作增添了重要的内涵,促进图书馆转型,建筑起医科馆馆藏的新的精神空间,是“立功”;文献史料记录了沈院士兢兢业业、成绩卓著的一生,侧面展示中国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历史,弘扬学术精神,是“立言”。 邹和建书记在致辞中以三句诚挚“感谢”表达心意。他说,感谢沈自尹院士,感谢他在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后辈树立了如何做一个医学大家的榜样;感谢沈院士的夫人和女儿,她们的无私捐赠,是对学校“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的坚守与传承,更是对后辈最好的言传身教;感谢复旦大学图书馆,感谢工作人员倾注大量的心血,把史料变成了有温度的讲述者。他表示,今后将以展厅作为华山医院党员学习、医学生教育的一个教学点,指引后辈医生、医学生们为祖国医学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董竞成主任在致辞中以“立其志、明其志、传其志”为线索,追忆沈院士光辉磊落的一生及其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作为学生,要继承老师毕生之志,把沈院士的中西医结合志向传承好、发展好,这是对老师最好的思念和最好的告慰。 揭幕仪式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了展厅。展厅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启、研、誉、仁、家五个主题,从成长经历与医学启蒙、研究方向与学术贡献、所获奖项与主要荣誉、身正为范与仁心仁术、家庭生活与个人风采等方面,勾勒出沈自尹先生从青年学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中科院院士的奋斗足迹,折射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传承史和发扬史。 “我的父亲原本就毕业于复旦上医,这些东西回到上医,相当于是叶落归根。我觉得它们在这里是最合适、最有意义的。”沈院士小女儿沈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