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7 16:00 来源:上海市 作者:陆玖青 通讯员:陈骊
双重身份去看待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陆玖青
去年8月份我的身份从一名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转变成了我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管员。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下面我将从一名住院医师出发,并且站在职能部门管理员的角度上去谈谈我对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理解。
1、关于住院医师的轮转工作:首先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其中最为相关的就是科室轮转的先后顺序,比如我们口腔专科医院分科非常细,但是儿童口腔科又相当于是综合科,一个小朋友的所有口腔问题都得在同一个医生那里解决,这就非常考验一个住院医师的全科思维。有的医院觉得儿童口腔科就应该放在最开始轮转,培养住院医师全科思维,但是有的医院又觉得应该去牙体牙髓科、修复科、口腔外科打好基础后再去轮转儿童口腔科。对于这两种分配方式各有利弊,每位住院医师的学历、临床经验等等都是不同的,作为管理部门不能一味的觉得哪个培养方案合适。个人建议可以针对每年结业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用来指导第二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其次对于住院医师来说,轮转中最大的两个要素就是带教老师和病人。初来乍到的住院医师面对临床上形形色色的病人群,内心都是有一丝胆怯,这个时候带教老师是住院医师唯一可以依靠的大树。所以作为老师不仅仅要耐心细心,教授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关心住院医师的心理,让住院医师更快的融入到医院的大家庭来,有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再加上后面有医院这个大树可以依靠,那我们住院医师面对病人才会更有底气和勇气,才更有信心去解决病例难题。
2、关于带教方式:目前我院临床上主要的带教方式为1对1带教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老师做学生看,第二阶段为学生独立操作有问题请教老师。这种带教模式也是普遍的方式,但是这种带教模式会有很多弊端,很多时候带教老师由于忙于临床而无暇顾及我们的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在没有带教老师的监督下也会缺乏自律性,碰到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首先就是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不能说感觉我们住院医师可以出师了就不管了,每一个病例都是不一样的学习。
3、关于学习方式:虽然门诊上还是以临床操作为主,操作亦能熟能生巧,但知识每时每刻都在进阶。作为新一代的新生力量,脑海中的知识得不断更新,吸取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才是我们新一代的使命。所以在临床之余,科室相应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比如规培生的病例汇报、疑难病例讨论、新技术的学习等等。有机会的话可以跟随老师去外院办的学习班,医院应该鼓励住院医师临床之余应该走出去开开眼界,看看别人的医疗方式。
4、关于科研:作为医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疾病的表面现象,医生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疾病的本质归根溯源就得从科研研究中找答案。我们住院医师算是半个社会人,亦是医生亦是学生,相比正式医生住院医师肩上的担子压力并没有这么重,本职工作还是以学习为主。科研工作也是学习的一种,尤其是对于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原本就没怎接触过科研工作,如果所在医院有科研平台那真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培养科研思维,对于今后的临床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5、关于考试:各种考试贯穿着整个住院医师培训生涯,从公共科目考试、执业医师考试,甚至有的住院医师培训期间选择攻读在职研究生等等。如何在临床工作和学习考试之间找到平衡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从一名在校生到住院医师身份的转变,会有很多不习惯,经常听到的是“上一天班好累啊,哪有时间看书?”尤其是第一年不习惯这种状态。对于一些临床门诊异常繁忙的医院,适当在考前给予我们住院医师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毕竟考试的通过率也是医院的一项考核指标。管理部门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地点,做好签到监督工作。
以上是我这几年来所见所感,相当于站在住院医师的角度去提出的一些问题,同时站在管理层的角度上去拟法解决。作为管理层我们一定要多下临床去关心我们的住院医师,并且要与科室内的老师多交流,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住院医师是医疗事业的后备军,做好其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去沟通、去创造、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