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上海市

积极进取 真抓实干 临床科研两不误

时间:2021-02-07 16:00 来源:上海市 作者:朱新 通讯员:任羿诚



                 积极进取  真抓实干  临床科研两不误  

             记2020年度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华山医院

                          外科基地住培医师、专业硕士研究生 曹圣轩

 

曹圣轩,男,26岁,共青团员。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20176月毕业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本科期间曾获:2013-2014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团员;2014-2015学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2012-2013学年、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复旦大学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2016-2017学年复旦大学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复旦大学望道学者。

20177月进入华山医院外科住培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攻读外科学(骨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骨科生物力学,导师为华山医院副院长、骨科马昕教授。20206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题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后足关节病理运动学研究》。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原创性文章6篇,系统综述1篇,在第二十一届全国足踝外科大会进行题为《慢性外踝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的发言,在第二十二届全国足踝外科大会进行题为《In vivo kinematics of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patients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walking》的发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前足减压垫。201810月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20207月在获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20177月至2020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认真参加各科室轮转,掌握了常见病的诊治流程,熟悉各类操作与手术技术,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201810月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在2020年结业学员年度业务水平考核中超过全国96.7%同专业考生,上海市94.8%同专业考生。

疫情期间,坚守工作岗位,无请假及缺勤,除在轮转科室进行日常工作及值班外,还承担了所在治疗组新入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筛查工作。

在轮转期间,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公益科普、患者教育,参与的骨科足踝专业组科普短视频,获得广泛好评。针对常见病拇外翻,设计了一款足踝支具,用于缓解拇外翻患者的足底疼痛,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前足减压垫;发明人:曹圣轩,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

在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之余,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合作完善了“双平面透视技术”,可用于骨科足踝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该项研究技术在“骨科在线”网站进行了宣传报道。围绕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6篇原创性文章和1篇综述。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different ankle MRI scanning planes for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injury diagnosis: a cadaveric study”的论著,通过解剖学研究,讨论了提升外踝韧带损伤诊断准确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In Vivo Kinematics of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Patients and Lateral Ankle Sprain Copers During Stair Descent”的论著,运用双平面透视技术,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后足关节运动学特点。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杂志发表题为“Effect of a Semirigid Ankle Brace on the In Vivo Kinematics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Walking”的论著,阐述半硬质护踝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保护机制。在《Gait & Posture》杂志发表题为“In vivo kinematics of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patients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walking”和题为“Effects of an ankle brace on the in vivo kinema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during walking on an inversion platform”的论著,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行时的后足关节运动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佩戴护踝限制距下关节内翻的保护机制。在《Clinical Biomechanics》杂志发表题为“Stair descent biomechanics reflect perceived instability in people with unilateral ankle sprain history”的论著,对踝关节主观感觉不稳定和客观生物力学状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Imaging diagnosis for chronic lateral ankle ligament injury: a system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的系统综述,总结了慢性外踝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注重学术成果的交流合作,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言2次。在第二十一届全国足踝外科大会进行题为《慢性外踝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的发言,在第二十二届全国足踝外科大会进行题为《In vivo kinematics of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patients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walking》的发言。并担任SCI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的审稿人,受邀审阅多篇稿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育处  朱新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