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跟师学习心得

时间:2021-04-02 12:54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作者:王东砾、张晓红 通讯员:马小敏

“有成功的方剂必有成功的理论”陈老的讲课声常常在我耳边,经久不散。

第一次见到陈老,诊室里人头攒动,在跟师学习的毕业学生、慕名而来的中年学者、排着队等待的患者中央,坐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声音洪亮的和患者交谈,时不时的呷一口茶。

我有幸跟师陈老学习经方。陈老每周一三四六坐半天门诊,我每周四固定跟诊,周六也会抽空跟诊。一开始啥都不会,连记录病历都无从下手,每天就坐在那里笔不辍耕,但是真正汲取到的却少得可怜。晚上回来把上午抄的整理一遍,重新记录在笔记本上,一张又一张,我好歹摸到了小柴胡汤的门窍。小柴胡汤加味,主要针对于虚人外感。老师说道:“虚人外感,其人无力外驱邪气,当益中以鼓动邪气外出,则外感即愈。”老师又讲到:“大部分人来的时候都不是刚刚感冒,多半过了几天,基本已经度过了麻黄汤证发热恶寒的太阳表证期,外邪尚未完全入里,而在半表半里之间,此时就已属变证,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第二,就算来时是麻黄汤证,但其经过看病抓药,回家泡煮好准备喝时,基本麻黄证也已过。邪入少阳,则当属少阳证,此时也应用小柴胡汤。其中加银花、炒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鼓邪外出,但其力道又不似麻黄汤之猛烈,故较适合体虚之人外感。”这是我第一次正视小柴胡汤。我觉得它能治很多病,在基层单位,尤其是偏远地区啥都缺乏,化验仪器也少,更多的只能依靠门诊大夫的临床诊断,而且基层最多见应该就是外感杂病,那么学好小柴胡加银牛荆豆方治疗外感就非常重要。能够学得老师半生经验所创方剂,用之于临床,对我而言是多么幸运而珍贵的事情!

19年10月底的时候陈老受邀去海南讲课,用时一周。11月6日晚下飞机,翌日便立即开始坐诊,未曾休息一天。天气开始转冷,我出门都觉得冻耳朵,戴上了围脖。陈老仍旧骑着他那辆安着粉红色铃铛的自行车上下班,仍旧每日早晨9:30到诊室,只为在开诊前能够给我们讲讲课。点上一支烟,泡上一杯茶,或为我们答疑解惑,或讲讲近日看书所得,有师如此,何其幸哉!

我们都是免费的学生,很多还是慕名而来的“野的”学生。甚至有一位从黑龙江远道而来的张叔,50来岁,仍来跟着学习。陈老不管来历,不看门第,倾囊相授,想到哪里便讲,没有一丝隐瞒。有时讲胡老(胡希恕老师)常用的药对,有时讲自己毕生琢磨出的经验,有时讲到自己所治有效病例,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藏私的。

2月份时陈老受邀参与北京7月举办的伤寒论网上授课,内容在几天内敲定,以桂枝汤为主例,为此老师再一次开始了漫漫写作路。老师不精电子产品,时常叫我们去帮助将文稿转变成电子版。新冠疫情时,老师仍然在家笔不辍耕,为疫区送去自己的经验与建议。疫区期间行走不便,多亏志愿者帮忙传递,才能将一页页文字转化成电子符号,将宝贵的处方经验传送出去,收获颇丰。

我深深觉得,能够跟师陈老是我的荣幸,能够为老师的文字尽一点绵薄之力,在老师的名下能够添上自己的名字,是莫大的荣耀。我必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我曾有幸见到老师当年跟师胡希恕老师时所作笔记,厚厚几十个小本子。打开来看,纸页都已经泛黄变脆,但字迹却工整清晰,逻辑紧密。老师说:“这都是晚上誊写的,白天跟师,晚上回来,大家将各自的纸片摊在床上,互相对比,查漏补缺,再重新誊写一遍。此时思路已理清,再下笔,就变成了自己的了。”说着又从床底拉出一个箱子,拿出一个个笔记本,排序清晰的卡片,甚至还有几本手抄书。我翻着、听着,心里惭愧不已。

跟师愈久,愈觉吾师可敬。待人宽厚,平易近人,教生无私,倾囊相授。我有时去老师家,见老师翻阅文献如数家珍,内心实在佩服。又听老师讲解文章细节,起承转合,用词究句,无不严谨,更觉着心中羞愧难当。老师耄耋之龄,仍如此认真研读,我辈年华正好却极少静心学习,还是懒惰!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能够遇见老师,拜入门下,是我辈之幸事。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