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2 14:44 来源:广东省 作者:伍晓丹 韩羽柔 通讯员:韩越
广州疫情发生以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派出了一千多人次医护人员先后前往150多个地点支援核酸采样。另一些因住在封闭、封控区,居家隔离的医护人员则主动请缨,在社区就地“上岗”支援战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张绍衡就是其中之一。无法回医院上班的他召集防控区内十几名医护成立了医疗支援队。
张绍衡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师资,同时也是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核心指导教师。最近十几天来,体会到了另一种忙碌。他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同事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穿梭于荔湾区海龙街各社区,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诊疗服务。
图1:家在封控区的珠江医院医生张绍衡支援社区“三人小组”、上门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
张绍衡家住海龙街,因疫情防控需要,5月29日,片区被划为“严格管控的重点区域”,实施封控管理,他无法回医院上班了。眼见医院同事们纷纷支援“一线”,街道邻居们又有诸多就医需求无法实现,他坐不住。
“海龙街道的社区医疗覆盖人群众多,在封控过程中,居民们不仅有常规疾病、慢性疾病的诊疗需要,还有急重症的诊治需求,以及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压力”,对于邻居们的不适及病痛感同身受,张绍衡和同为医生的妻子主动请缨,向所在的江北社区临时党支部提出参与社区抗疫申请。
在街道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下,张绍衡发起成立了“海龙街医疗支援队”并担任队长,号召街道内同样被居家隔离无法返岗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为所在社区卫生中心提供防控支援,为居民们提供及时的医学诊疗、心理辅导等服务。
图2:珠江医院医生张绍衡(左三)号召街道内多名无法返岗的医护人员成立“海龙街医疗支援队”
支援队迅速得到了响应,来自广州多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均报名参加,覆盖了内科、外科、急诊、口腔、护理、药剂、精神心理等专业,队伍已经扩充到了十几人。
“喂,我们家孩子一岁,一直反复低烧不退,实在没办法,能不能麻烦你们过来看一下。”“喂,家里71岁的老人上午在家摔了一跤,我们不敢挪动他,麻烦你们赶紧来看一下”……负责社区卫生保障的主要单位——海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被打爆,各种各样的求助电话一个接一个,仅靠“三人小组”,远远无法满足就诊需求。
支援队一成立,队员们立刻忙碌起来。封控管理期间,海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完成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其日常运作、就诊流程等亟待规范完善,且医务人员一直存有缺口、未满编,疫情来势汹汹、防控压力重重,张绍衡和他的支援队的到来,极大地充实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力量。
图3:支援队队员在海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台进行分诊
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能力、发掘医疗潜能,队员们迅速调整完善不同类别病情的分诊、就诊及转诊等流程,努力改善居民们的就医体验。
针对社区“三人小组”服务户数多、需求多样、工作复杂等实际,张绍衡和另外三名骨干队员自愿纳编“三人小组”,与村居干部、基层民警一起穿行于海龙街的各个角落,为居民提供健康观察及诊疗,并耐心地向居民们普及防疫、健康相关常识,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一天下来,有时候早上出门,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衣服干了又湿,“但是能利用自己所学,为身边的邻居们做些实事,能为抗疫出一份力,再辛苦也值得。”张绍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