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03 11:35 来源:四川省 作者:何运森 通讯员:尧幻丁
回顾5年住院医师生活,有大梦一场的错觉。和这城市中的碌碌青年一样,我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才走到了这里。我小时候在乡村长大,幼年时,我常和祖父在原野劳作,那时候土地上的野草是我和祖父最大的仇敌。后来,在全世界1881种职业中【1】,我最终成了一名医生,于是,抵抗身体里的杂草便是我生活的全部。
回首过往,我已不再年少。曾经我也和新来的师弟一样,拥有长长的端粒,熬夜不知疲倦,饮酒不知归处,小便时还可以惬意的吹着口哨。而现在,我已坦然接受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各部位的隐痛,并对尼古丁、酒精、以及淀粉保持长久的警惕。曾经我在意皮囊超过了内脏,而今我已剪去长发,定期清洗身体的褶皱,并努力保持会阴的干燥。医生于我已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习惯。
现在我即将毕业,从此远离那些狭小昏暗的值班室,将不见值班室窗外的明月、明月下的客机以及盆地边缘的雪山,这些都曾在凌晨3、4点钟给我无限安慰。此外,和很多科室一样,神外医生办公室里也养着一群终年不见阳光的金鱼,没有手术的工作日,我常坐在鱼缸前吃午餐。看着这些鳞片闪耀的鱼群在狭小的死水中巡游,常喟叹它们持久的生命力。我常在办公室等患者领取病检结果,有时,我常试图用长长的沉默让患者慢慢理解自己的病情。我盯着这些金鱼发呆,直到患者悻然离开。无可奈何占据了我工作的大部分,我深深感到,病房走廊里的人们往往一去不返,而这些平均寿命只有10-15年【2】的鱼群却长久留了下来。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想我们象。有时,患者可能脆弱得你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他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3】。
全球疫情蔓延,造成人际关系及医疗模式巨变。很多人在谈论人来的未来,谈论医疗的未来。而最终是高效便捷但缺乏安全感的网络问诊【4】,还是人人共享检查结果的数字医疗【5】;是医生主导一切的传统家长式医疗,还是患者与医生共同参与的民主医疗【6】。未来是更关注人性尊严的适可而止【7】,还是让人进化成神的终极按钮【8】,似乎每一条都是医学的出路,亦或末路。而今,如何战胜瘟疫,是时代最大的课题。未来疫情退去,我们又如何解除自我隔离,摘除心中惯性的口罩,又将是我们面临的下一个难题。
曾经我对无菌术一无所知,坚信祖母告诉我的,三秒内捡起来的食物依然可以食用。当我成为一名青年外科医生,教授始终严格督导我术前洗手。在洗手池旁,他说,与陌生人握一次手就会传递1.24亿个细菌,和爱人接一次吻就会交换8000万个菌群【9】。纵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我的每一次呼吸,便会有104个氧原子从身体里逃逸,弥散到世界上某个遥远的角落,一个我没见过的人会将其吸入肺脏并形成共价【10】。
我们的身体早以用难以觉察的方式紧密关联,但心灵却又毫无办法的疏远。所以,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了解家属签字时的想法,或许满脑子都是早晨出门前母亲最后一次给他拿伞的场景,以及明天该如何拨通电话向亲戚借钱。患者也不了解眼前这位主刀的疲倦,以及刚刚输掉一场医疗官司的失落。而今我们已经能够打开颅腔并解剖大脑的任何部分,但如果我们只关注肉身便会构成对患者严重的偏见,因为显微镜下的脑组织只有物性的神奇,没有人性的可爱。
有人认为医患关系最好的结局是相忘于世,因为如果患者长久的感激着医生,或许是疾病尚未根治的表现【11】。但目前的经验告诉我,在临床工作中,很多疾病本身便无法治愈,所以医患关系的另一面或许只是漫长的陪伴。
人类会患上大概54000种疾病,并在过去10年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12】。这些疾病中的大部分我无计可施甚至闻所未闻。而漫长的人生中,除开这些疾病的间歇奔袭,还有衰老的持续围城。
2000年至今,全球人口预期寿命以每年0.5%的增速,从66.5岁延长到72.0岁【13】,并有望突破120岁的Hayflick寿命极限【14】【15】。寿命延长意味着冗长的余生与疾病缠身的晚年。从三十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逐年递减,跑步的长度和速度逐年下降;四十岁左右,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开始减弱;五十岁开始,骨密度每年下降1%;六十岁,老年斑开始形成,晶状体弹性逐渐降低,视网膜接收的光线仅为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七十岁的时候,大脑灰质开始萎缩,并空出2.5CM的空隙,所以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之后,常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八十岁时,我们会丢失25%-50%的肌肉,而大脑的处理速度在四十岁之前就开始降低,到八十五岁,40%的我们会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痴呆【7】。
我们每个人的终局都是一样的,医学的作用从来不是消灭衰老和死亡,或许只是始终保护生活的希望。正如幼年时我和祖父在原野劳作,祖父告诉我,田野的杂草总会不断长出,而消除野草最好的办法,只是让那里长满庄稼。长大后,我时刻警惕着生命里的杂草,但我知道最好的办法不是消除必然到来的荒芜,而是在生命里种满希望的庄稼。
我即将离去,面对兴致勃勃的实习规培医生,我本应高喊救死扶伤的大道理,但这世上已经有太多漂亮的主义。我本打算分享治疗的经验,但行医中最难的往往在医疗技术之外。
本质上,我们是服务生命的职业,而关于生命,我们却知之甚少。量子力学认为生命是大分子的有序性克服小分析无序性的过程;生物化学认为生命是一系列有序反应的总和;数学认为生命是信息的排列组合;神学认为生命不过是是诸多幻象;而医学则认为生命是一系列体征和电波。关于生命的真像或许永远不会有唯一答案。
此刻,医生办公室的鱼群依然牢固的存活着,但后来我才发现鱼群生命盎然的真像。其实,在不动声色的时间中,常常有鱼死去,只不过被值班护士悄无声息的换掉了。生命的真相或许大抵如此,总有些个体会消亡,但生命的鱼群却将巡游不止。
何运森
四川省人民医院2021届规范化培训学员结业典礼上的分享
2021年7月16日
参考文献
1. Ganzeboom
H B G.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 ISCO-08 with
ISEI-08 scores[J]. Version of July, 2010, 27: 2010.
2. Lloyd,
Janice. "Husbandry and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One
Welfare 10
(2015): 1-10.
3. Maupassant,
NE vie.[M].Gil Blas.1883。
4. Usak,
Muhammet, et al. "Health care service delivery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33.2
(2020): e4179.
5. Robert
M. Wachter. "The Digital Doctor: Hope, Hype, and Harm at the Dawn of
Medicine’s Computer Age."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M].2018.
6. Toprol
Eric J.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Medicine. [M]. Basic Books. 2012-1-31.
7. Atul
Gawande.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M]. Metropolitan Books. October
7, 2014.
8. Yuval Noah Harari.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Harvill Secker.8 September 2016.
9. Kort,
Remco, et al. "Shaping the oral microbiota through intimate kissing."
Microbiome 2.1 (2014): 1-8.
10.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未来论坛”年会.2016.
11.
Henry Marsh. Do
No Harm: Stories of Life, Death, and Brain Surgery. [M]. Weidenfeld &
Nicolson. 9 October 2014.
12.
Armstrong H L .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eleventh revision (ICD-11). 2021.
13.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0: monitoring health for the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14.
Hayflick L,
Moorhead PS (1961). "The serial cultivation of human diploid cell
strains". Exp
Cell Res. 25 (3):
585–621.
15. Kumsta, Caroline, et al. "The autophagy receptor p62/SQST-1 promotes proteostasis and longevity in C. elegans by inducing autopha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1 (2019):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