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四川省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记一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时间:2021-08-03 11:35 来源:四川省 作者: 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年级规培医生 袁晓琴 通讯员:杨小林

记一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医宗金鉴》吴谦(题记)

2021325日下午,我和呼吸科的规培小伙伴一同参加了一场新颖别致的教学活动——情境模拟教学。此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由呼吸科李惠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病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内治疗。此次活动主要由课前准备、模拟病例及课后讨论三个部分组成。

在课前准备环节,李惠老师带领我们提前观看了一个由ACLS团队录制的心肺复苏的模拟情境教学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初步了解到情境模拟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员的角色扮演和综合抢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通过再现一些临床场景,让参与的学员在模拟的临床故事中,身临其境地体验临床思维、决策、团队互动等临床实际工作。

模拟病例环节在技能中心的模拟训练教室进行。当我走进预先布置好场景的教室时,不禁眼前一亮。教室的左前方是一张放置有模拟人患者的病床,病床边配置有心电监护仪、吸氧设备。右前方的治疗车上配备有动静脉采血器材和相关治疗药物。正前方则是一面用于作记录的黑板。虽然通过课前准备环节的学习让我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第一次作为主角身临其境的体验临床医生救治病人的过程,对于接触临床不久的我,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

整个模拟情境围绕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诊治过程而展开。活动伊始,我们团队的6位规培同学进行了分工。由我担任组长,负责病情评估、决策以及任务分配。其他5位同学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监护、循环、气道、药物以及记录等任务。活动开始后,作为组长的我首先对模拟人患者进行了病史询问、查体,作出初步诊断后,制定了一系列诊疗方案: 1)采集动静脉血液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及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2)给予患者吸氧,维持足够的氧饱和度;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病情变化;4)使用解痉平喘药物,改善患者哮喘发作症状;5)记录诊疗措施,便于病情回顾。在诊疗方案下达后,由团队成员分别完成了各自的诊疗操作。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诊疗措施,患者氧饱和度上升,气紧症状得以改善。正当我们以为大功告成,顺利完成救治任务时,忽然监护仪开始报警,患者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至90%以下。这时作为组长的我慌了神,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李惠老师看着不知所措的我们,提醒大家冷静地开展团队讨论,分析病情变化的原因。于是我们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可能的原因,经过一番激烈讨论,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隔壁床病友收到的鲜花,究其原因是花粉导致了患者哮喘症状的加重。随后,我们将鲜花拿出病房,患者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我们也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模拟病例环节结束后,李惠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课后讨论。每位成员对整个案例过程进行了复盘,大家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此次教学活动虽然是首次开展,但是创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每一位成员都受益匪浅。首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每一位参与者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其次,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临床场景,考察了我们对于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让大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熟练,从而促使我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再次,在遇到突发问题时,鼓励大家开拓思维自己寻找答案,激发了我们主动思考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常规的教学模式,被动地等待老师告知标准答案;最后,整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让大家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提高了学习效率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非常富有新意的教学模式,它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期待今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情境模拟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场景锻炼自己的临床技能、磨炼心理素质、提高临场应变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懈努力。

                   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年级规培医生 袁晓琴

                                                 2021329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