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我的眼科住院医师成长三部曲-右医附院2017级住培古雪苹

时间:2021-08-16 09:0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 作者:古雪苹 通讯员:龙珊莲

       第一阶段:医学初体验 

       患者:“医生,你的学生打针手都在抖。”

       老师问:“你从裂隙灯看见什么了吗?”

       我答:“看见了。”

       其实我只看见了一片黑黑的影子,老师所指的东西我什么都没有看到,这是我在五官科实习第一次接触关于眼睛相关病例知识。

       初接触临床的我,与大多数医学本科毕业生一样懵懂无知。当我真正以一个医生的身份直接面对患者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有太多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而将所学的临床理论应用到实践,还需要经历一个磨合的阶段。我深知,在一个新的环境,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你,而是让自己主动去适应环境,并尽快转换身份,争取早日熟悉临床工作。

     在五年的医学生涯结束后,我顺利考上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专业的住培医师,开启了三年眼科专业的轮转学习,在眼科系统培养阶段过程中,我逐渐完成了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医学生到可以独立排班的住培医师身份的转换,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益良多。

       第二阶段:跟师学习  

       三年住培起步于系统感知期阶段,在参加完医院岗前培训后,我先后在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急诊科三个科室轮转。在经过三个科室的系统轮转学习后,我了解并掌握了与眼科相关的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糖尿病、甲亢、外伤的处置、调整血糖以及清创缝合等。我的缝合处女作就是在急诊科完成的,虽然缝得有些慢,但还是能按照操作规范流程做到无菌、美观,这也让我更坚定了从医的信心。

      2017年11月,我正式在眼科病房及门诊轮转,自此打开了眼科工作里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铺巾、第一次使用裂隙灯、第一次测量A超、第一次冲洗泪道、第一次做前房穿刺、第一次使用前置镜及房角镜等等。经过了无数次的第一次之后,自己也开始慢慢地尝试着去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或者不熟悉的检查,就会提问老师,或者自己先去看患者,在请教老师后再去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比如前房穿刺需要注意前房深浅,如果太浅,则难度大,可以先用甘露醇脱水后看角膜水肿减轻后前房的深度,避免损失虹膜和晶体以致产生严重的后果,同时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术前的沟通。以前觉得消毒铺巾很容易,当自己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消毒铺巾并没有那么简单,打开小铺巾到大的孔巾有时候会找不到方向,原本一两分钟就能完成的事,也会因为磨磨蹭蹭而耽误了几分钟,有时候实在找不到孔巾的方向还得请老师出马,最后一台手术下来自己比主刀医生还战战兢兢,只能在心里默念一定要尽快掌握消毒铺巾的技能。

       其实,眼科病种分类是很多的,也像内科分科一样可以分得很细,比如角膜病组、白内障组、青光眼组、眼外伤组、眼眶病组、眼底病组等,并且眼科疾病也是有其特殊性的。第一天入科报到的时候,科室教学组长就针对新入科新生开展了入科教育,重点介绍科室、基本工作内容及流程。眼科查房不只在病床,还要到专门的检查室去检查眼睛,如视力、眼压以及裂隙灯的检查。每天都有很多患者在排队检查,但是设备及检查器械配备有限,一位患者检查一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何确保每位患者都能检查一遍呢?刚开始工作时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每天都跟在老师的后面检查,有时甚至也来不及看,再加上不熟悉裂隙灯的操作,然后在写病历的时候就建个模板再改改,有时候连左右都分不清。假设换成是自己独立分管的患者,如果没有老师的把关,万一出现问题,免不了出现医患纠纷,那将会酿造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作为一名医生,就要做到胆大心细,及时认识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虽然自知是自身能力的问题,也很懊恼自己怎么就学不会。后来想想,人不能总是沉浸在消极的态度中,既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那就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为了能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我每天早上都会提早半个小时来查房,对于基本的视力、眼压及前一天的新入院的患者都先检查一遍,然后再向老师汇报患者的情况,从而渐渐地熟悉了整个诊疗流程,工作自然也就更加地得心应手。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在遇到特殊的患者就多关注一下,慢慢积累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就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就这样,经过短短半年的时间,我终于能顺利跟好每一台手术,对于以前没接触过眼底手术总是很害怕上台,后来慢慢去观摩,反复观看手术录像,有了自己的思路就没那么慌乱,也能逐渐地配合主刀手术。

        在经历了一年的工作后,我即将面临执业道路上的大考,也只有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算得上入了医学的大门。在整个备考阶段,除了面对临床工作,还得分配时间进行复习,特别是准备临考的那段时间,虽然自己每天依然忙碌在病房,但还是抽出时间抓紧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考试都一次性通过。在此感谢一路陪伴我走来的朋友、老师,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接近自己的执业道路。医学无止境,比自己优秀的人还在努力,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执业医师证和资格证只是踏入临床执业的必须条件,但我依然要在这个领域里继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第三阶段:独立排班  

       当得知自己要开始独立排班的时候,我内心时感不安,害怕自己处理不了棘手的问题,特别是急诊和突发情况。在没开始独立值班前,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起码还有老师在旁边指导,在独立值班后真要遇到棘手的问题,还是要做好汇报工作。直到现在,我每每回想起自己第一天上班交接班的时候心情都还是紧张。不过人不能只做温室里的花朵,只有经历日晒雨淋,才能不败于各种恶劣的环境。只有经过独立,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不管在任何岗位,只有练就一身本领,那么不管走到任何单位从事何种职业才能快速上任工作。独立排班只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掌握并不断提高的技能。

      患者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他们,也只有得到患者的认可,我们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很幸运,在我所接触到的患者中,绝大部分都是比较好沟通的。记得有位患者,因为术前检查不够细致,导致患者送去手术室后因为存在晶体脱位问题,且由于是独眼患者,为了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进行手术,因此只能让患者先返回病房,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目前的情况及治疗方案,很庆幸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这件事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我在想为什么没有及早发现病人的问题。第一,除了经验不足,还与患者自身条件问题有关。首先,患者既往有抗青光眼病史,这类患者前房较浅,在没有完全散瞳检查时,可能不容易发现有晶体脱位的问题。第二,我在病房检查患者时,患者为坐位,当患者俯卧后所观察的情况就会略有不同。因此,经过思考,我决定以后不管遇到这类患者或是新患者都要认真细致地检查,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比如备好玻切包、悬吊晶体等,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有次值班遇到这样一位患者,无论我说什么或者要求患者配合,患者都不接受,并认为其他药物治疗都是无效的。虽然知道患者肯定要做手术,但是不管怎么劝说,患者就是不愿意配合滴眼药水,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直到第二天,我跟主管医生反应患者的情况后,经过主管医生的解释,病人终于信服并同意滴眼药水。从这件事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患者昨天不配合呢?答案是沟通不到位,不足以让患者信服,特别是常年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沟通的时候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在经历了这些大小事情之后,我深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主席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所以,我更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动手,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在眼科系统培养期间,作为住培医师,除了日常的临床诊疗工作外,还需要掌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积极参加科室及医院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眼科每个月有2次教学查房、2次病例讨论和4次教学小讲课,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提供给住培医师充分发言的机会,所以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如果自己没做好准备的话,那么就可能根本就跟不上老师及同学们的节奏。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咨询了老师,并逐渐探索出有效的学习技巧。从此,在之后的各种教学活动或各类学术交流中,我都能积极参与并进行提问发言,甚至在一次线上学术活动中,因自己提问“激素在眼科疾病中应用注意事项”得到了国内眼科大咖的赞赏并获得了国际知名眼表专家刘祖国教授赠送的专著《干眼》。

       付出不一定会有好收获,但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任何收获。经过几个月的独立排班,我终于能够独当一面处理患者,能够独立缝合眼睑外伤等。经过近一年独立排班及管床工作后,我在临床思维及诊疗技术、临床治疗技能操作等方面均得到了质的飞跃,在2020年度全院住院病历评比中,我获得了外科组(所有临床管床医师)病历书写第一名的成绩。除了能规范处理日常眼科的诊疗外,我还能独立完成翼状胬肉及泪囊炎的手术操作,所有的这些操作都是作为一般眼科医生迈向眼科专家的重要一步。


      在顺利完成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结业考核后,我成为了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一名正式的眼科医生,漫漫医学路,现在我只走了短短几步,要想攀登更高的医学高峰,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本领。在此,衷心感谢三年来一直给予我支持与指导的家人、同事、老师,感恩遇见,让我在医学征程中自信满满,收获不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未来我会以各位老师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服务社会。(文/图  古雪苹  指导老师/梁高华  )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