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汇集了危重病人的ICU是见证生老病死最多的地方,也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这里有眼泪、有离别、有伤痛、有无奈、但也有奇迹、感动和温情。接下来的故事始于春天,我们见证了重症人守护脆弱的生命,目睹了花甲老人守望相助、相濡以沫的爱情。
作者:重症医学科专业基地 专培医师 陈晓
在汇集了危重病人的ICU里,这里是见证生老病死最多的地方,这里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这里有眼泪、有离别、有伤痛、有无奈、但也有奇迹、感动和温情。我们不仅目睹了人世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生死的冰冷。而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治病,更是要赋予患者人性的温暖,温情每天都在上演。我们的故事开始于去年春天。这是一个66岁的阿姨,初见她时,她已经是经鼻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脸颊不断的流下,双手紧紧的抓着床单,眼睛充满了不安和恐惧,我们握住她的手告诉她:“不要怕,有我们在,我负责治病,你负责相信我”。监护室门口,患者的丈夫,一个老实憨厚的中年男人,形容枯槁,见到我们拿着一叠叠签字单,满眼的无助与焦虑,紧张的问我:“医生,她怎么了”?我告诉他:“你放心,我们定当全力以赴”。简单的询问了病情,结合急诊科医生的交班,了解到患者是做了食管息肉切除术后出现腹痛,全腹CT提示消化道穿孔,于3月9日行剖腹探查术+腹盆腔脓液引流术,术中未发现穿孔部位。术后患者出现ARDS,腹部切口不愈合,腹盆腔引流液呈黄色浑浊,量多,并伴有血压下降,故于3月15日转入我科。查体可见患者神志倦怠,呼吸急促,血压低,腹膜刺激征阳性,腹腔及盆腔各引流管均引流出黄色浑浊样液体,疑是粪渣。辅助检查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血象及炎症指标高,心、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异常、影像学提示肺部炎症。综上,我们考虑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双肺炎症等。治疗上给予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保护及镇痛、镇静治疗。镇痛镇静后的患者,生命体征较前平稳。望着熟睡的她,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然而她身上各个引流管仍持续不断的引流出黄色粪渣样的液体。我们知道,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迅速组织了全院大会诊,内外科专家考虑肠穿孔可能性大,建议再次剖腹探查。我再次找到患者的丈夫,跟他解释病情需要再次手术,他只是望着我,说了句:“好吧,我们手术”。其实,我知道他内心有着恐惧与痛苦,却无处倾诉。签完手术同意书,本想急忙离开的我,停下脚步,带着坚定的眼神告诉他:“没事的,你放心”。回到病房,我一边迅速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一边祈祷着手术的顺利。然而,事与愿违,术中见患者的腹腔、盆腔大量黄色脓性腹水,但依旧未发现穿孔处。随着手术结束,患者再次回到病房,我们内心又焦虑起来。监护室的门口,患者的丈夫,在得知手术结果后,在空荡荡的走廊深处,背对着我们,蹲下身体,掩面哭泣。而此时的我们,只能递给他一张张纸巾,一边安慰他,告诉他:“不要轻言放弃,我们一起努力”。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阿姨的体温仍然居高不下,血象及炎症指标也未见好转,腹腔引流管仍源源不断的引流出患者脓性液体。治疗陷入了僵局,我们能做的,依旧是给予她充分镇痛、深镇静,希望能减轻她的痛苦。同时,我们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待她清醒时,告诉她,她的家人都在外面等着她,请她一定要坚强。入院第10天,阿姨突然再次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我们再次申请了全院大会诊,内科专家们建议尽早床旁CRRT治疗,外科专家建议先床旁胃肠镜,必要时再次剖腹探查。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我们在肠镜下发现该患者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穿孔。找到病因,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再次紧急手术。我,又来到监护室的门口,激动的告诉已经枯瘦如柴的丈夫,我们找到穿孔位置了,必须马上再次手术。他那暗淡的目光终于有了一丝光芒,迟疑又兴奋,语无伦次的问我:“医、医生,那这次有把握吗?”迎着他眼里闪烁的希望,我与内镜室及外科医生,一起耐心地跟他解释病情,并请他相信我们,相信这次阿姨一定会好起来的。他望着我们,说:“我别无选择了,那就再拼一次吧,如果不行,我就带她回家”。其实那一刻,我挺害怕的,怕手术再次失败,怕阿姨抗不过这关,再也没有机会与亲人团聚。于是,我带着他再次去看看阿姨,希望给阿姨勇气,给家属希望。我们拉着阿姨的手,告诉她,春天来了,外面的树都开花结果了,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病人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我们紧急给予股静脉置管及床旁CRRT治疗。同时,为了促进康复,我们也请了康复师行床旁肢体康复训练。守望相助后,我们终于等到了云开月明时。病情在一天天的好转,我们调整的治疗方案。每天下午家属探视时,我们的护士也是他们夫妻俩的传话筒,替他们传达着相互的思念。探视结束时,我们医生不仅与家属交流病情,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他聊聊家常。治疗初见成效,感受到我们的用心,患者的丈夫也变得更愿意主动与我们焦虑。他告诉我们,他的妻子平时是个很讲究卫生的人,而且爱听闽曲,爱吃甜食。于是,我们拿了包白砂糖,在她醒着的时候,用棉签蘸点白砂糖放入她嘴中,告诉她,生活不仅有苦,还有甜。有空也给她听听闽曲,商量着病好了也给我们唱上几句。科里的护士更是用心的定期为她修剪指甲,护工也更勤快的为她洗头、擦身。病人的眼神也从原本的不安变为平静,嘴角渐渐露出笑容。夜间,我们调节病房的灯光及机器的报警声,希望她能安安稳稳的睡个踏实觉。清晨,我们再次来看她时,不忘告诉她,此刻是早上8点半了,该醒醒了。4月3日,我们停用了呼吸机。4月6日,我们拔除了气管插管。4月8日,阿姨顺利的从ICU 迁出。那天,她的丈夫送来两束花,一束送给她的妻子,一束送给我们。他向我们ICU每一位医生、每一位护士、每一位护工,说了声:“谢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呵护每一位患者,便是守护每一个家庭,更是保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用爱点燃生命的希望,用奉献筑建生命的基石,用信念为社会、为祖国增添温暖。我们重症仍旧是一群守门人,守护着希望,守护着脆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坚定的信念和梦想。我们敬畏生命,我们精益求精,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他生命最危急、内心最痛苦脆弱的时候,给予温暖和抚慰,这便是我们重症人的职责所在。救死扶伤,我们一直在努力。 (注:本文获附一医院2021年住专培叙事医学作品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