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2 15:30 来源:四川省 作者:李苇浩 通讯员:杨小林
说来也是神奇,我只不过才刚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个月,竟然就要叫我们来写写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切简直太难了。
不过难点不在于少,反而是在于多,尽管只有短短的一个月,而我在临床上就已经见识了太多太多的好医生了。他们勤恳、敬业、博爱而又不求回报。因而,叫我选一位老师来写这样一件简简单单的事,也变得极其痛苦与难以抉择。而写这篇文章绝非是在评判他们孰优孰劣,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人。
而非要写的话,我决定写写我在急诊科轮转的带教刘洋老师,不仅是因为急诊科的工作更为艰苦辛劳,他们理应获得更多的赞扬,也是因为我所见到他在处理紧急事件中所表现的周全。
刘洋老师工作十分专注,言谈间也带有一个青年医生独有的朝气蓬勃,与他交流,你也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应该去做点什么”的氛围,而这种感受也会推动你有效的前进。做医生,首要的是严谨,书写病历要严谨,与病人交流要严谨,体格检查更要严谨,失了严谨,对于自身,对于患者都将会是一场灾难。而刘老师面对急诊科无止尽的病人,在连续上了几个小时班后,也依然能保持这种严谨,仔细的与每一个病人交流,排查病史之中的细节,同时兼顾速度,完成急诊科病人的周转。
而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刘老师对于一场医患纠纷的处理,那是一个凌晨的深夜班,在短暂的小憩后回到抢救室,却发现抢救室和以往不一样的挤满了人。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几个小时前因为心脏不舒服送进来抢救的老年病人,在一群家属的陪同下要求开点之前她在口腔科看病时开的消炎药。而面对病人的这一要求,刘老师就敏锐的捕捉到事件的不简单,于是便细心地向家属解释这个药急诊不能开。面对这一解释,家属却并不满意,反而拿出了手机录像,要求医生面对镜头回复他说不能开这个药。我作为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小医生,自然是已经晕头转向了。但刘老师也不慌不忙的拿出了手机录像,再一次向患者解释急诊科不能开具这种药物。然而家属仍然不依不饶的争吵,甚至一度到了要报警的地步,而刘老师也深谙继续在这里呆着也只会加剧矛盾的道理,暂时性的撤出了现场。而在一会警察赶到后,患者的情绪开始收敛,先前的趾高气昂已然不在,这个时候刘老师再次回到现场,相互给台阶下,最终把一场预谋已久的医患危机化解了下来,这种执行力与判断力,简直让我感到钦佩。
而刘老师在处置这场事件中所展现的谨慎,虽不及教科书式的典范,却也很好的示范了医患冲突的处置,即以退为进与坚持底线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想是值得所有医生们从医生涯中所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