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3 15:51 来源:江苏省 作者: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住培学员 徐阳 通讯员:唐蓓
古之学者必有师。一位好老师,是学生解疑答惑的良师,是漫漫医路上的指向灯塔,是迷茫困惑时的一缕阳光。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作为一名规培2年多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很庆幸在我临床医路的开始,遇见了一位循循善诱,博学而仁爱、耐心且负责的带教老师,他就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的张玉海副主任医师。
在我来到南京脑科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前,就听说过张老师是一位对教学严厉、质控严格、极其严谨的带教医生。带着这样的印象,我在2019年的夏天,第一次推开310病区医生办公室的门,他亲切地欢迎我到神经外科来规培学习,在处理了手里的工作后,对我进行了入科教育,教学指导,耐心地和我介绍了医院及科室的历史及各项规章制度,日常工作如何开展,如何与病人沟通,向我介绍了病区内的各位医生,还询问了我的基本生活情况,让我感受到了上级医生关心,很快地融入到病区大家庭及忙碌的临床工作中。让我兴奋的是,我的带教老师竟然就是张老师,因为他是我们基地的教学秘书,负责规培和教育工作,有着高超的医术和独到教学方法,我暗自下决心,要跟着张老师好好学习,早日独立胜任住院医师的基本工作。
张老师热爱医学教育,对教学严谨负责,有着丰富的带教经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对我们科里的研究生、规培生及轮转医生的教学都能做到紧扣培训大纲及要求,教学内容充实,即使临床工作再忙碌,都坚持组织科里其他医生对我们进行每周一次的小讲课,两周一次的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对于初上临床的我们,每周一次的主任小讲课,结合科里各位主任的主攻方向,让我们系统全面的学习了神经外科的各项亚专科及各类病种,了解各项前沿研究,不仅夯实了我们的基础,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科内每两周一次的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为我们规培学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张老师要求每位规培医生都要参加讨论并一次主持查房及讨论,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充分的准备资料,包括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完整且合格的病例,还需要我们对相应的疾病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影像、临床特征、鉴别诊断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讨论的过程中,鼓励我们积极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诊断思路。每一次的查房及讨论,都会让我们忙碌好一阵子,对于一些不熟悉的病种,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进行准备,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加大了学员的压力,但最终每一个主持经历过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的学员收获都很大,不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每次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都会有张老师和其他高年资医生的点评总结,床边纠正我们的问病史及查体能力。
夜班既是对每一位住院医师的考验,也是宝贵的锻炼机会,张老师会让我去独立处理一些急诊病人及病房的病情变化。有时候难免也会遇到一些自己拿捏不准,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张老师会让我先询问病史,阅片及分析辅助检查,一起探讨病情,和我讲解很多自己的处理经验,分享自己遇到过的经典案例,多次的“夜校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让我对临床工作产生了更大的敬畏之心,每当遇到自己难以解决或难以沟通的病情或家属,张老师的言传身教,都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忙碌的夜班后也会让我抓紧一切时间休息,调节工作的压力和劳累,在其他科室轮转时也经常了解我的近况和需求,关心我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逐渐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今年夏天的疫情,对南京市各行各业,尤其对医务工作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疫情期间,张老师和科里的其他医护人员一样,带领科里的研究生及规培生,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并承担了病区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日常核酸检测工作,每日统计上报发热人员,协调支援疫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交接,严格控制病区人员的出入,为抗疫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张玉海。他致力于神经外科事业,带领我和其他学员坚定地走在漫漫医路上,让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他为患者解除疾苦,也为我们授业解惑,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坚定不移地做一名好医生,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