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苏省

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记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祝东林

时间:2022-01-13 16:07 来源:江苏省 作者: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培学员 陈姗姗 通讯员:唐蓓

汗血长生花果树,光阴不老拓荒人。老师,是黑夜中温柔的月光,照亮我们踏上前行的道路;是大海中破浪的航船,带领我们驶向知识的彼岸。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的近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中,我幸运地遇见了这样一位优秀的住培带教老师-祝东林老师。

祝老师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规培秘书、副主任医师、博士。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在神经内科的疾病特别是在认知障碍和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独到的学术见解。他对每一份经手的工作都一丝不苟,对每一位患者的诉求都耐心倾听。在他的指导下,不仅我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技巧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祝老师让我认识到了何为“医者仁心”。

祝老师在临床教学中总是认真细致,因为在面对住培医生这一未来医学领域的生力军时,他深刻地认识到打好基础对于医生的重要意义。他告诫我们,对待患者的病情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因为神经系统的复杂性,我们在诊断时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准确的定位定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祝老师每次都会带领我们仔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的解读,再结合书本及最新指南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系统的分析判断,使我们获益匪浅。在整个带教过程中,祝老师始终关注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相较于停留于影像报告和上级医师的指挥而言,祝老师更注重于引导学生不断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祝老师常说:对知识要保持求知若渴的态度,医学是博大精深的,人体是复杂奥妙的,医学水平是不断发展的,只有坚持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走过他的办公桌时,上面总是摆满了各种教材和最新临床指南。他查房时善于把最新的研究进展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起来,帮助我们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祝老师在忙碌的临床工作的同时,更是肩负起了神经内科住培教学秘书一职。所有规培学员的入科教育、教学查房和出科考试等各项事宜,他都要尽心尽力地安排,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员。由于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病病房特色,有不少规培学员想去不同的病区学习不同的病种,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安排。即使是下班后的时间,祝老师也会用来调整轮转计划表以保证科室人员均衡分配。在祝老师的组织带领下,病区每周都有一次小讲课或者教学查房,由住培学员准备讲课内容,祝老师进行带教和讲课总结。不管再忙,老师也会挤出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先从横向上研究和比较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和罕见病的异同,又从纵向上从疾病的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探讨到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最后深入到最新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治疗理念。对于我们而言,祝老师不单单是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他会在我们遇到工作上的甚至生活上的挫折时,以他过来人的身份,与我们分享他的经历,从而引导我们更加坚定的迎接更多的未知的挑战。作为临床工作中的“新手”,我们难免会有纰漏和差错,但祝老师只会非常耐心地评析和解释,指出不足,教导我们学会反思,有了反思,我们才能得以更好的进步。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从医十载余,祝老师始终坚持以患者为工作核心,以医疗质量为导向,以就医体验为着力点,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对于学生,他始终坚持将实践与学习结合,德育与智育结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医言医,但不止于医。他时常为了病人加班到很晚,时常为了危重病人守候到深夜。即使有时患者不能与医生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他都尽力的去包容与理解。在科室里,每一个康复出院的患者背后总会有他那高大的身影。

    这两年多以来,我从一名懵懂的医学生开始,渐渐的成长起来。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面对各式的病情都能有条不紊;从第一次腰穿时的紧张,到现在从容不迫的一针成功。一路走来,祝老师都在不断地鼓励着、帮助着我。我愿把祝老师的教导化作一把尺子,用它去丈量人生的广度。

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将结束了,短暂的学习生涯暂告一段落。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感谢祝老师一直以来的传道授业,不厌其烦的解惑答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祝师之风,山高水长!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