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5 16:40 来源:湖南省 作者:余俊发,指导老师:段岚 通讯员:关晶
急诊工作是一项紧急而繁重的工作,作为一个刚毕业的临床“小白”,进入急诊科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不安与惶恐。好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的老师们都非常有教学经验,不仅手把手进行临床带教,还为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的课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课程就是急诊科段岚老师负责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呼吸心跳骤停早期识别及处理”反转式教学联合情境模拟课程。
演习开始,我们很快就进入角色。病人来了,“上级医师”带着我们查看患者,发现心率快,呼吸快,意识障碍,我们手忙脚乱的给患者上了心电监护、血氧监测,“护理人员”给患者上了氧气……老师突然说:“病人呼吸心跳骤停”。“上级医师”指示:“马上心肺复苏。”……整个抢救过程我们狼狈又窘迫,看似简单的上监护,原来线很容易缠住,看似简单的上氧,原来固定也不容易……每一个决策都是那么慎重,又有些不自信。而老师扮演的家属那着急上火、大喊大叫的样子,更加凸显了我们的局促不安。随着老师的叫停,我们的思维才慢慢从各自的角色中抽离。
课程的最后,就是反思、讨论。老师们肯定了我们做的好的地方,积极鼓励我们每一位参与的同学发言。让我们充分发掘问题,暴露问题,讨论问题,我们再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我们瞬间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急性心梗并恶性心律失常吗?老师像解密悬疑大片一样引导我们一步步靠近真相,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重温了理论知识,并且学会了怎样去灵活运用。同时,老师们还将他们医患沟通的技巧也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学会沉着面对患者家属的催促,学会如何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这次课程总共分为四个部分,课前学习并反转教学,临床场景模拟前,临床场景模拟中和复盘、总结。这堂课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学校的学习模式,更加侧重互动与实践,充分发掘我们的自学能力,通过模拟前理论知识的反转教学及模拟过程中的体验实践,将理论知识再次进行提炼、升华,提升了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这次课,让我懂得,抢救病人需要团队合作,闭环式沟通,对于临床“小白”的我们,深深地觉得未来责任很重,使命在肩,需要我们潜心学习,勤于锻炼。希望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能由临床“小白”逐渐蜕变成一名能切实为患者解决问题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