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16:00 来源:贵州省 作者:刘厚鹏 通讯员:刘雪莲
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要求,几乎所有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都需要到急诊医学科进行轮转。在住培医师眼里,急诊医学科的轮转就像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训营。
急诊医学科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病人,不管是病情危急程度还是患者及家属焦灼的心情,无疑都是对接诊医生很大的考验,需要短时间快速识别、处置、谈话,任何一个步骤都需要高度集中的精力、过硬的医学基础、精湛的急危重症抢救技术、富含技巧的沟通技能。相比其他专科而言,对急诊医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
各专业基地学员来到这里,第一堂课往往就是怎样快速识别急危危重症,再到每一种急危重症的身临其境的救治、处置,最大程度的激发、活跃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诊疗实战经验。
“医生,快来!”一声护士的呼叫忽然从抢救室传来,当班的余勇医师带着阙凤和邓艳红两位内科住培医师立刻起身就往抢救室跑,墙上的挂钟此时指向2022年2月7日(大年初七)8点30分,从这一刻开始,急诊科紧张的氛围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一幕幕天使与魔鬼的较量正在惊心动魄地上演。
患者一,男57岁,呼吸由快而慢,随之呼吸心跳骤停,带领查房的金宝灿主任医师开始指挥余勇医师站立床头立刻紧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阙凤与邓艳红两名住培医师轮流参与心肺复苏术,平时训练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在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实战考核,学员面对的不再是毫无反应的模具,而是尚有一线生机、等待拯救的生命。家属求助的眼神让住培医生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身上的白大褂顿时沉重又更加圣洁!胸外按压、呼吸球囊送气、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转运、肾上腺素强心、继续心肺复苏,所有人投入到紧张有序地抢救中。抢救16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濒临死亡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阙凤喘着气、擦着汗对余勇老师说到:“勇哥,我们成功了!”“对呀,我们胜利了!”
“快,抢救7床呼吸衰竭!”几乎同时,患者二,女,75岁,心电监护监测到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至20%,呼吸浅慢,昏迷。王琼主任医师指挥第二支急救团队立即到位,在主任及老师的带领下,住培医师们完成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急救技术,5分钟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
9时许,传来一阵救护车警笛声,由贞丰县人民医院转来了一位男性患者,55岁,脑出血、肺炎、呼吸衰竭,全身青紫,叹气样呼吸,濒死状态。刘厚鹏主任医师带领着第三支急救团队,其中包含内科邓艳红、神经内科魏芹两名住培医生,10分钟内完成了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及其他抢救措施,患者青紫的皮肤很快红润起来。
急救团队1小时内成功救治了3名垂危病人,一声号召,值班人员、上夜班人员、下夜班人员齐上阵,分组抢救,急而不乱,忙而有序,别说喝口水了,就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住培医师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快速反应、精湛技术、高度责任心的重要性。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担当,天使定要战胜魔鬼!
随后2名患者转入EICU继续加强监护治疗,1名患者转入综合ICU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余勇医师利用短暂的休息间歇,询问着虽然劳累但是仍沉浸在抢救成功的成就感中的住培医师:“怎么样?急诊的班不好上吧?来势汹汹、争分夺秒,根本没那么多问诊、查体的时间,我们要的就是快、准、稳!。”阙凤回答:“对呀,现在真的感受到了急诊的魅力,很难、很考验人,但却受益匪浅,真的很庆幸来到急诊轮转,所有的书本知识在这里得到了检验、重构、冲刷,让我的思维大大打开了!”
的确,急诊医学科不再是以前很多人刻板印象里的感冒、发烧、拉肚子的小型分诊台,而是集急危急重症、灾难学等为一体的急诊与危重症医学,是医院最前沿的岗哨、最坚实的防波堤、最直接的战场,很多病人都要经过急诊科的首诊、抢救、处置再分到各个科室,急诊为后方的各专业科室最大程度地赢得了专科治疗的机会。
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炎炎盛夏,每一刻的急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来这里的住培医师跟着自己的老师每天都在不断地迎接各类实战挑战,老师根据不同的急危重症引导,培养住培医师的临床思维、沟通技巧。在急诊医学科,老师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这种病人,你们下次应该怎么思考、处理?极大地活跃住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总是希望各位住培医师到了急诊医学科能真正学有所得,受益终身,不管以后从事任何专科,面对急危重症,都能时刻准备着,为了生命,勇敢向死神宣战!
急诊的每一天都是不平凡的一天,急诊的医护人员就像前线的战士,每一位住培医师都是他们中的一员,用他们的信念诠释着对这份职业的坚守,一年四季,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