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16:35 来源:辽宁省 作者: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神经内科基地 郭畅 通讯员:吕薇
作为研究生入学参加住培已过去半年时间,从麻醉本科生到神内研究生的跨度,仍让我猝不及防,但在这座雷锋城,我遇到了最优秀的老师,最团结的科室,最可爱的一帮人,帮助我转变角色,正式踏上了漫漫临床路。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虽说不是“关内人”,但我似乎一直都和大东北有着极大的缘分。高中业,第一个想法就是学医,无论什么专业,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形象深入我心。所以我去到了最北方的黑龙江,机缘巧合学习了麻醉专业,那时候,我还从未设想过自己会走上临床的道路。
顺理成章,毕业了面临考研的抉择,接连失利,但仍坚持要学下去。大东北没有放弃我,我又来到了这座雷锋城中最优秀的医院,转换自己的方向,成为了一名神经病学专业的并轨研究生。这次,我又有了追梦的机会,脱下手术室的绿色战袍,身披白色盔甲,奋起直追。
如果说需要概括自己的这段住培时间,那就是感恩、收获,如果说有什么欠缺的话,那就是基础不足。懵懵懂懂的走进规培,从不会问诊,不会查体,不会写病历,甚至连化验单都看得磕磕绊绊,仅仅几个月,成长为一名还算合格的住院医师,可以接诊患者,可以管理病房。我是如此幸运,作为一名普通的甚至零基础的规培医师,在临床、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众多愿意帮助我成长的师兄师姐以及优秀老师,尤其我目前的带教老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神经内科一病房的李冬老师。
(神经内科一病房 李冬老师)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还记得入科第一天,入科的我紧张、懵懂、一无所知,主任告诉我,以后就跟着李冬老师吧。当时的我又激动又羞愧,感谢主任和老师能给我学习进步的机会,又担心如此笨拙的我给老师们添麻烦,我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顾虑,却得到老师们轻松愉快又坚定的鼓励。他们告诉我,大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只要不放弃学,绝对能把我带出来!也感谢王垚师兄的引荐和安慰,告诉我神内一是团结的大家庭,只要肯学,老师们都会耐心讲解。
“老师,可以给我讲讲NIESS评分吗?”“好呀,我这正好有一份讲的挺细的版本,咱俩一起学习……你看第一项,意识水平,半段这项需要我们……”
“妹妹,妹妹,你来,我这个患者头晕来诊,正好给你讲讲头晕的病都有哪些,首先我们分清中枢性和周围性……”
“老师,老师,我下午请个假,科教科那边通知培训胸穿。”“去吧去吧,好好听哈,回头考你……”
“妹子,帮我给患者测个血压,顺便问诊,查查体,想想患者得的啥病,这病咱挺少见的呢,好好想哈,一会回来咱俩聊聊……”
“小畅,最近看书没,论文要学着看哈,不能光学,要有自己的想法,带着问题思考,有不会的来问我……”
(神经内科一病房柏琦老师为住培学员讲解影像读片)
必须承认,神内一的工作量极大,每个人都在不停忙碌,承受着极大的工作负荷,但是师兄没有怨言,老师们没有抱怨,主任也带头奋斗在第一线,大家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我知识,督促我学习,科教科老师们也是为我们住培学员安排着各类培训,带我们学习。正是医院科室以及科教科的老师和各位前辈们似家人般的督导,让我有如此多的机会去汲取知识,拓宽眼界,不敢懈怠,所以我想对老师们说的第一句话:在最好的时光,感恩遇见。
三、人生难得几回搏,此事不博待何时
今年的我,25岁了,距离自己当初的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目标似乎更近了,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住培的三年,注定会是我最关键的3年,它决定了我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医师,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太多太多。所以,住培的我们,只能选择去奋斗,去拼搏!
师兄总是开玩笑说,妹妹你还年轻,干什么都来得及,干什么都还有精力。我相信师兄的说法,我们都还年轻,正是放手一搏的契机,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学以致用,用之后方知不足。在住培期间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学习,亦需要适当脱离老师,独立去管理患者,独立去思考疾病,独立去诊断去治疗,在此感谢老师们对学生我的指导和信任。感谢老师们的帮助,感谢老师们的支持。
(神经内科一病房全体成员)
回想当初的自己,手持喉镜,身披绿袍,麻醉、插管、监护,一气呵成;现在的自己,改换白服,武器虽然变成了各类药品,但常见病的诊治,已逐渐熟悉于心;未来的自已哟,希望你已成长,各类疑难杂症都能指点一二,实现梦想,在未来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