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辽宁省

共情能力——温暖患者,成就自己

时间:2022-08-03 15:15 来源:辽宁省 作者: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孙畅 通讯员:吕薇

        所谓“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在我看来这种能力应该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

      2022622日,我所在的基地——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为了培养我们对患者的共情能力,科教科方科长和陈丹老师组织我们角色转换,体验一天作为患者看病时的心情。做一天的患者,从排队挂号到看病做检查,然后再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反思自己在作为医生的时候,面对患者有没有真正的为患者着想。着实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亲身体验就不会真正的理解。

                              

                                                 


作为一名医生,我认为好的医生应该不单单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共情能力,良好的共情能力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和前提。共情不是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的怜悯和施舍,而是医生对患者的充分理解,是医生放下身段用接地气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是站在患者角度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患者,有的患者来看病排了一上午队,得到的看病时间只不过短短两三分钟,再加上生病造成的身体上的不适,难免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多说上两句安慰他的话,多一些人文关怀,就会化解患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我们也会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和配合,也就会避免了很多医患之间的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很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在生病之后这种心情会更加强烈,而患者接触最多的就是医生。对于患者而言,医生是他们的希望,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善举都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温暖和心理上的安慰。有些时候单纯靠科学意义上的对症下药是不足以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折磨的,还需要医生的倾听、理解和尊重,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医生除了医学能力,还需要共情能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每次患者做检查时,说了很多自己生病的感受,我都会认真倾听,并且做出适当回应,耐心为患者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解释检查结果,患者都会投来信任和感激的目光,每当此时,我内心也会有一丝小小的成就感。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虽然人类医疗水平发展迅速,但面对疾病,真正能够治愈的实在少之又少,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治愈”仅仅是“有时”,而给予“帮助”和“安慰”却是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医者首先要有一颗仁心,医术固然重要,但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又如何有能力承载生命之重任呢。

“共情能力”是打开医患沟通的金钥匙,这次生动的实践课,让我充分认识到“共情”的重要性,未来的从医道路还很长,我相信我可以更加理解尊重患者。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温暖患者,成就自己。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