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15:15 来源:辽宁省 作者: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王子晨 通讯员:吕薇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与人相处,最大的距离莫过于近在咫尺确犹如天涯,因为生活中缺少了理解二字。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患者与医生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临床医生永恒的追求。
我是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一名二年级外科基地住培学员,接到住培科招募志愿者的通知:角色转换提高共情能力---当一天患者。我积极报名参加这次活动。
我从早晨八点的导诊台问询,到挂号处排队交费,直到10点才进入心内科诊室看病。心内科医生的耐心询问细致查体以及独到的人文关怀让我打消了作为患者漫长等待的焦虑。在就诊过程中听到许多患者抱怨看病难、等待时间长以及患者对就诊科室的医生不理解:排半天的队伍,只看几分钟的病。今天角色互换以后才理解何为不身处其位,永远不懂其苦。
到医院看病,对于患者来说,排队两小时,就诊2分钟。而对于医生来说,8小时不吃不喝不去卫生间地连轴转,也只能给每个患者2.4分钟。那么,作为患者,大多都不理解那个忙起来就“不理人”的医生。作为医生,怎样才能对患者的焦虑、无奈感同身受?
想到自己以前跟带教老师一同出门诊的忙碌,一上午没有时间喝水,看到外面患者排好长的队,心理也烦躁,就想三言五语把患者打发了。今天自己是患者才真正体会到他们的感受。多么希望医生和自己多说几句关于疾病的话语,多么希望医生多安抚几句。看到诊室外面患者的焦急与无奈,诊室内医生的忙碌与耐心,再对比接诊时自己与患者的沟通和对病情表述语言的匮乏。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脱下白大褂换上病号服成为病人。我们同样会祈求遇到更好的专家,获得更好的诊疗。无论有没有那么一天,我们都应该更好的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诊疗技术用更加和蔼可亲的态度去接诊每一位病人,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去诊治每一位病人,做一位具备“仁心”、“仁德”、“仁术”的现代医者,用更加精益求精的医术去获得患者的信任,也许这样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也会有一些裨益。
通过这次医患共情交流活动,让身为一名住院医师的我对患者的不易、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耐心,多换位思考,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时刻牢记特鲁多医生曾说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