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15:01 来源:辽宁省 作者:韩金杰 通讯员:刘磊
规培教育之医患沟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对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工作前的多方面培训。医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医患沟通是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诊疗环节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医生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应使用平静、耐心、自信的语言,给患者及家属传递一种信心和希望。
人在生病时,往往比较焦虑,也特别脆弱。糟糕的情绪可能影响睡眠、饮食等方面,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状态,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这时耐心就尤为重要。从接触患者开始,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印象。对于疾病的治疗,大有帮助。耐心的讲解,会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相反,沟通不够,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了解不够,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自己的病心中没数,手足无措。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就会降低,这成为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住院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耐心
每个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不同,对于疾病的了解及认识不同。有些患者通过网络或从以往诊治过程中获取到一些疾病的相关信息。可能他们对这些信息是一知半解,或者是根本无法理解,见到医生后,他们会询问有关所患疾病的一些情况。如果医生的回答没有耐心,或者敷衍了事,患者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需要怎么治疗,预后会怎么样。这样一头雾水,稀里糊涂的出了院。对于疾病的预后,不会有任何好处。而且一旦治疗效果不佳,很容易产生纠纷。
那么,从一开始接触患者开始,带教老师就应该选择相对病情简单,容易沟通的患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询问病史、交代用药、平时查房的多个方面,示范及引导规培学员参与到与患者的沟通中,并逐渐发展到学员自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由老师评估和后续指导。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不断磨练学员的耐心及沟通能力。尤其对于焦虑及有抵触情绪的患者及家属,带教老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反感的态度。导致规培学员产生厌烦情绪。这会直接影响到之后规培生对患者的态度。所有带教老师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和耐心非常重要。
另外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过程中,医生应使用更容易与患者沟通非专业语言进一步解释疾病。能够让患者听得懂这个疾病,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看似简单,其实如果想要做好,也是需要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学员很难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完全做到。但是,良好的示范和正确方法的传递,可以影响学员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学习及积累。
二、自信的态度
自信对于一开始接诊患者时尤为重要。如果一开始医生就表现得不自信,患者就对医生没有信心,后续的治疗,很难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自信态度给患者及家属传递的是一种信心和力量,会使他们产生值得托付的感觉,并更好地配合治疗。当然这种自信的态度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和把握。一方面也是在接触患者及家属不断交流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同一种疾病,对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是一门学问。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教授理论知识及技术之外,尤其注意演示与不同的患者的沟通方式,并在查房结束后,向学员回顾刚刚的沟通与之前同一疾病的患者有何不同。启发学员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再让学员与容易交流的患者交谈,逐渐培养学员的信心。也需要根据学员的不同性格制定不同的方案。性格开朗的学员可以先一步与患者沟通。内向的学员可以暂时延长一定时间。在与患者沟通之前,事先预演,使其充分了解每个程序,并有一定信心,再与患者沟通交流。会增加学员与患者沟通的效果。容易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自信的态度。
三、认真
认真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认真的态度。使患者能够充分相信并愿意与你沟通。
在初次接诊过程中,对于患者病史的采集、详细的体格检查,每项院前检查的解读,以及对下一步治疗的介绍,对患者认真交代清楚。在日常工作中,每天的查房,对前一天病情变化的询问,查体及用药的情况。都需要认真对待。因为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患者忘记吃药,或是剂量吃错等情况出现。只有认真的态度,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救治错误。必须要学员铭记,再简单的患者,也不能简单带过,必须严格对待每一个患者的每一个检查及治疗。任何松懈都会导致错误。
总之,医生在接诊患者,诊治疾病时,正确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沟通向患者传递的责任与爱心,使患者产生信任的感觉,下一步治疗才能顺利进行。所以规培过程中医患沟通是特别重要的一环。需要我们带教老师好好把握,充分了解不同学员,根据学员情况制定方案,引导学员,鼓励学员,逐渐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