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09:53 来源:湖南省 作者:邓程 刘志明 通讯员:刘志明
2022年11月1日,随着株洲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原本秩序井然的城市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再次拉开了帷幕。无形的战场,无色的硝烟,无声的号角召集了一支无畏的战队。在最危险的地方,年长的医护人员披上战袍向险而行;在看不见的角落,年轻的住院医师临危不惧,筑起捍卫生命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勇于接过疫情时代的重担,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一、奋不顾身,向险而行
疫情悄无声息地来,由点及面地散开,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医院组织医务人员成立多批次核酸采集队伍前往方舱及各个社区。我院2022级住院医师钟宛宁践行“战疫情,我先行”口号,主动请缨深入疫情相对严重的荷塘区参与社区核酸采样工作。我们惊讶于她那瘦弱的身躯、小小的身板怎么能抗住如此高压高强度的工作。面对大家的关心,她总是简短地回复到:没问题,保证尽快完成任务,安全回到医院。
由于区域封控,医院核酸采样人员告急,2022级班长许海云和住院医师郭宁在第一时间争取家人的支持,然后写下主动请战书,毅然请求加入抗击病毒第一线。他们在接受医院专业培训后进入了绿码方舱进行核酸采样,并坚守岗位不叫苦。
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关键“哨点”是医院重要的医疗部门,预检分诊是发热门诊第一道关卡。2020级住院医师刘洋,2021级住院医师彭浪宇、王楷方,2022级住院医师曾立豪在得知感染内科人手严重不足后毫不犹豫地收拾好个人行李,听从安排进入闭环管理。
每天是长达8小时以上的辛苦工作,每天被口罩印出深深压痕,面对立冬仍旧将近30℃的反常天气,他们在防护服下汗流浃背、全身湿透,但他们从未言累,毫不退缩,他们勇往直前,扛起了那份属于他们的特殊责任。他们小小的身影,折射出大大的能量,无不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初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忠于职守,稳固后方
作为株洲市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我院被定为株洲市黄红码和危急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我院同时还要全面接管渌口区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并支援方舱医院。随着本院医务人员陆续被抽调,住院医师们积极主动承担起病房的责任工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医生人手严重不足,此时在内科门诊轮转的2021级内科住院医师郑修之,在田心社区轮转的2020级全科住院医师徐莎知道后主动要求加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和科室留守的几位带教老师一起并肩作战,守护科室60多个病人的平安。
其余科室的住院医师连续几天驻守在科室,使得人手轮换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科室的正常运转保障了住院病人的诊疗安全。产科病区主任反馈到:在此次疫情考验中,妇产科全体住院医师非常有担当,坚守本职岗位,不怕苦、不怕累,不挑事情大小,全心全意为产妇和新生儿服务,保障了生命安全。
虽然大部分住院医师身处“后方”,但担负的使命一样重大。他们摆正了心态,真正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和病房的老师一起把科室管理得井然有序。
三、不辞劳苦,志愿有我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那一年,教学科就牵头组织成立了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今年疫情来袭招募志愿者时,第一时间就得到了积极响应,100多名住院医师扫码加群。
医院病房封闭管理期间,病人陪护严格管理,全院的用餐也需要点对点的送到相应的科室。每天工作之余,住院医师积极参与食堂盒饭打包、为隔离在宿舍的学员送餐送物、陪同病房的病人外出检查、科培楼大门三班值守、慰问物资打包等志愿活动,医院的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
随着方舱实验室的建立,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核酸登记和录入数据量剧增,医院紧急召集工作人员前往支援,在11月11日晚上18点接到通知后,2021级住院医师毛敏放下饭盒立马上岗,连续工作12小时至第二天凌晨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寝室休息。而后,2021级住院医师吴鹏,2022级住院医师彭志桃、李思、杨明秀、周世敏也紧急加入了核酸录入队伍,24小时轮流值班。
连续参加了两年的学生志愿队的住院医师邓招惠说:“我们不仅需要学习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更要有一颗爱心和责任心。在这非常时刻,我们更要站出来,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医务工作者的担当!”
四、结语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到,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认为此次战役中的住院医师们是担得起这个称号。青春是最亮丽的底色,住院医师作为新一代医学接班人,或许在之前他们是家长眼中的孩子,老师眼中的学生,医生眼中的晚辈,但在疫情面前,他们却能责任在肩,勇往直前,无畏无惧,在不同的工作岗位用行动默默阐释着最平凡而伟大的热血青春,用拼搏与坚守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他们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向人民、向自己交了一份最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