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7:24 来源:四川省 作者:贾钰铭、雷开键、张静 通讯员:李津
2022年11月26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庆系列肿瘤学术会议上,出现了全科助理规培生于子博的病例汇报,受到了肿瘤心理与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朱江教授的好评,“宜宾二医院,教学做的不错”。
汇报病例的原因是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这次推送了十几份病例参加“好病例”评选,由于积极参与,推送众多,还得到了唯一的“团体杯”奖励,几乎每一份病例都是带教老师与进修、规培医生共同完成的。于子博是与肿瘤科带教老师张静主治医师共同完成的,取得了四川省参赛评比的三等奖,我院的另一个三等奖是肿瘤科江茂琼副主任医师与江安县医院进修生潘利萍医生共同完成的。
不要吐槽三等奖,华西医院有一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也仅仅得到了二等奖,在华西、省肿瘤、省人民医院众多专家的参赛中,能“抢”到两个三等奖属实不容易,于子博同学与张静老师汇报的病例是一位抑郁症合并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病人,一化疗就剧烈呕吐,所有止吐方案都用完了还不行,连口服化疗都受不了,不得不被动地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小范围放疗”取得了较长期有质量生存的案例。专委会委员们一致认为案例完整,有创新性,整个过程合理合规,得到了汇报的机会。
“张静,你上还是子博上?要不要鼓励一下子博上,让他上我?”我笑着问道,我知道,张静就是华西医院陈念永教授的硕士,多次参加竞赛,她上我放心,让子博上,有些没底,所以要协商下。
“让子博去,他早就信心满满,等待这个机会呢!”,张静这样说了,她肯定私下会培训子博的演讲技巧,更进一步的熟悉病案中的各个肿瘤知识点,参与工作与独立汇报是不一样的,毕竟子博只是非肿瘤专业的规培生,而且,还只是助理,这知识面和深度,都是我担心的,但是,我不担心张静,她做的认真。
看到西装领带一脸严肃的于子博出现在大屏幕上,我放心了,这态度是极其端正的,子博是黑龙江人,在山东生活过,在湖北读过书,在成都短期工作过,现在又到了我院规培,可以说是“走南闯北,见识不浅”,他很珍惜这次在这么多大专家面前露脸的机会,一个外乡人不容易,我曾对他说:“子博,我请你吃我们医院门口旁边的东北水饺,再点一份红肠,配上一瓶格瓦斯,如何?让你找到家的感觉。”,他笑了,笑的开心。
在肿瘤科规培只有一个月,我们听了新进硕士周雪的一次线上演讲,我说“子博,写个通讯,标题是“肿瘤科的新生代医生来了”,他写了。我们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肿瘤科黄主任交流,我说“子博,写个通讯”,我让他写的标题是“如何从川渝经济双圈到川渝肿瘤诊疗双圈”,我说“不要怕让题目大,政府主管经济,我们分管肿瘤学术,都要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他们是重庆大学的三峡医院,我们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宜宾医院,级别差不多,可以合作。”也许,这几篇新闻写下来,子博的心“野了”,不那么“安分守己”了,非常积极参与到张静的病例整理工作中,写新闻稿也许是能作为汇报病例的铺垫吧,没有什么事情是会一步登天的。
我经常对全科或者是非肿瘤专业的规培生说:“肿瘤科就是全科,一是老年人多,同时伴随着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很多,二是血栓多,三是营养不良的多,四是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的多,大家知道现在肿瘤治疗有放疗、化疗,还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就足够了,以后在基层发现癌症患者,要以积极的态度让他们就诊治疗,别让他们因为自己的知识贫瘠而干扰了治疗,其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过程后的随访工作,以及药物副作用处理也依赖于基础全科医生呀,只有让基层全科医生了解知识,积极参与,才能打通肿瘤防治的“最后一公里”,全科非常重要”。
几年前两位全科规培生王尚连和张吉静积极参与了签约单位的基层癌痛推广工作,基层与医院、卫健委的沟通也让两位姑娘在此次工作上增加了不少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对签约单位的归属感。全科的何艳医师与高艳玲主任还申请了相关的课题,把基层癌痛推广与全科医生培养结合起来,希望找到一条以具体项目的完成提高三年培训的质量,收获颇多。
也许,即使经过了此次高档次的露脸,子博同学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位肿瘤专家,短短的一个月培训见习是不可能掌握太多肿瘤知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于子博同学信心充沛,大家都说,他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打鸡血是十年动乱期间的一种不科学的活动,养个鸡,取一针筒血,注射进人体内,也许有些异种抗原刺激,产生一点免疫力。但是,这仅仅是传说,既不科学,又不卫生,但民间常常用这句话来描述表现有些亢奋的人。“你打了鸡血了吗?”,也许,这次“露脸机会”就是让子博同学打了一针鸡血。
三等奖、优胜奖都领到了证书,规培生、进修生的名字也在上面,非常好。虽然有些专家对三等奖、优胜奖不屑一顾,但是,同学们,基层需要你们呀,这是可以写入培训记录中的,我对大家说:“如果每一个科的轮训,你们都能找到好的总结点,积累起来就是闪光点无数,那样的规培一定是成功的。”
这次参加比赛的规培生有蒲维杰、王军进、申小堂、赵梦秋,进修生有张康、张欢、潘利萍、高先顺,基本上全部都参加了,算得上是合家欢了,新进的硕士李懿、陈婷既整理了自己的病例,又帮助组上的规培生完成病例,年轻人,特别是硕士们,更早的参加教学工作是一件好事。
培养学生之路千万条,参加竞赛只是其中之一。各位教师各显神通,以自己熟练的方式让学生提高,竞赛可能代表着一系列的临床工作,比如对疑难、特殊病例的讨论与汇报、药物不良反应报备等需要总结发言的林林总总。竞赛也好,汇报也好,都是一种主动学习,只是事前的压力不一样罢了,如果能够让学生热爱医学,探索医学,并且敢于增强信心,登台表现,那就是应该得到推崇的,多给规培生一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