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河南省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培学员的抗疫经历

时间:2023-01-03 08:38 来源:河南省 作者:王佳宁、刘会范、王秀玲 通讯员:马陶然

我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级全科基地的一名住培学员,我叫王佳宁。

2003年的“非典”,是我记忆中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时的我们也曾无知过,也曾束手无策过,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一次遇到了同“非典”一类似的疫情。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被守护的一员,我看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很多人挺身担当,成为这场无硝烟战“疫”中的勇士,上演一幕幕“逆行”的故事。曾经被大家保护的“90后”,在这场战“疫”中,是那样的勇敢。而作为始终被守护的“90后”的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能做点什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这个秋冬,郑州“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危受命,午夜发布召集令,号召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作为一名即将结业的住院医师,我一样有着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我认为越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越要冲锋在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希波克拉底誓言。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凛冽寒风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怀着火热的心。  

医院连夜给我们培训复习并考核了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进行核酸采集操作、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感染。尽管之前经常看到同事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但当轮到自己上场时,心里依然还是会害怕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防护知识,把感染几率降到最低。凌晨来临,我们就出发去往这场战“疫”的“战场”。

尽管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开始工作之后,才切实体会到了抗疫工作的辛苦与不易 

首先是闷,感觉自己被放进了一个空的躯壳,困在里面,挣脱不出来似的。其次是不能自由活动,不能深呼吸,因护目镜起雾,看不清迎面来的人,说话全靠喊,自认为声音很大了,但对方就是听不清楚,要大声地喊好几遍才行。最后是对体力的挑战,成百上千次的重复同一个动作,真希望身体能像机器一样,感受不到疲劳。

很幸运,我们顺利完成了一个月的任务。这次经历,也让我终于体会到了疫情如同一把放大镜,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大家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放大了许多人对“病原体”的焦虑。我们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有些人表现出的对于一线医务人员的抵触和恐惧。不过这并没有困扰到我们,因为每当这时,我们总会想起在在核酸采集工作时,许多热心群众送上的关心与温暖。

一个安静舒适的轮休环境,一次次上级领导的问候,还有彼此的鼓励,都让我们感到温暖又自豪。我们是一群有信仰的人,我们绝不会让病毒跨过我们的身躯去污染我们的家乡。无论平时有多少对我们医务人员的赞美或者诟病,至少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我们无愧于当初立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青年一代这样说到:“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还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0后”代表着青春和年轻的力量,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为目标,踏实学习、工作,做一名优秀的住院医师。

时光荏苒,一帮在“非典”时被全世界保护的“90后”已经长大,现如今们怀着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个充满“爱”的社会。

“上下同欲者,必胜!”。不得不说,也只有在这时,我才真正充分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我们每一股发自内心的涓涓细流,也必将汇聚成河,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冲破料峭寒意。阳光终将更加灿烂地照耀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春天和自由终将一起到来!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