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辽宁省

急诊轮转心得

时间:2023-01-11 11:05 来源:辽宁省 作者: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徐爽 通讯员:吕薇

       我带着彷徨与紧张的心情来到了急诊科室轮转,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急诊科临床实习。三个月的光阴在悄无声息之中流逝了,静下心来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急诊室真的是一个医生开始成长的地方,至少我从一开始见到各种各样的患者不知道怎样针对性的问诊,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检查才最有意义,到最后渐渐地找到了规律,此刻我才能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那句不是所以医生都能胜任急诊工作,但是急诊科出来的医生从事哪一个科室都会比其他同等医生更得心应手一些。

      记得第一天来急诊报到,清晨七点三十分的急诊室已经把我震惊到了,患者和家属一个接着一个,刚刚报到,遇到的所有医生和护士姐姐们都忙的不可开交,让我等一会再安排岗位,于是我等到了将近十点,他们才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第一天我在科室里自行上班,见了好多奇奇怪怪的患者,虽然在校期间也经历了一年的生产实习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患者的诊断可以有十多个甚至更多,这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在书本上学的那些知识根本联系不到临床,也没有办法将所有疾病联系在一起,不会考虑到一个原发疾病对现在患者的症状有何联系及影响,以前总觉得急诊科的工作会像电视里那样繁忙有序,总以为急诊科医生的地位很高,毕竟在生死面前家属都应该会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可只有自己经历了急诊科的工作之后才会觉得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急诊科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忙的多,要考虑到疾病的全面性与连续性,还有考虑患者家属的心情以及经济能力。记得是刚实习不久的一个夜班,一位高钾血症的患者,血钾大概是七点多,肌酐也很高,需要紧急进行血液滤过,但患者不是很配合,两只镇静药之后患者还是躁动,但出于病情考虑给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记得当时是庞老师进行穿刺,我在帮老师按着患者头部,很清楚的能感觉到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头部一直在动,穿刺部位位于颈静脉,我当时真的觉得这个患者穿刺难度极大,患者不配合,但是庞老师一针见血,整个穿刺过程从麻醉到缝合共计不到十分钟,此时的我真的是在震惊,在患者及其不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如此镇静,这么迅速的完成整个穿刺过程,这大概就是急诊科医生的必备技能吧!

                                                          

        在这极其短暂的三个月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急”、“忙”、“杂”。急诊病人发病急,变化快,因此,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而且急诊科患者的疾病不仅仅是单一疾病,好多都是合并很多原发疾病的患者,这同样也给急诊工作增加了一部分难度,当我第一次见到心跳骤停的患者时,整个人是傻傻的,不知道自己能帮什么忙,我看到抢救室周围的医生、护士们在病人进入抢救室的第一时间冲过去大家分工合作为病人立即实施抢救流程常规:吸氧,心肺复苏,开放静脉通路,抽血气,心电监护等,个个分工明细,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我在这些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了一些抢救设备的使用以及抢救药物的使用。

                                                      

       除了在抢救患者时我们学到的知识,平时科密琢姐也会给我们安排一些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等,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疾病的整体救治过程,课后也会带我们去重症区找一些合适的病例,这样我们即能了解疾病的机制,也能做到将教材与临床紧密结合。

                                                          

       主任也经常和我们说,对待患者我们应该尽我们的能力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诊断有百分百的把握。在平时工作之余我也翻看一些相关的操作及教材,将知识联系到临床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像牟老师请教,同时也要感谢牟老师在平常繁忙的工作中会和我讲很多知识,也会经常和我讲一些和患者沟通的方式以及看病的技巧,在现在这个医疗环境下,有的时候有用的医疗沟通远比医疗能力有用的多。于我一名精神科医师而言,我想相比于更加专业临床能力,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医疗沟通。

在急诊室轮转的三个月也算是见到了千奇百怪的病以及在生死面前家属对患者的态度,轮转的这么多科室从来没有哪一个科室像急诊这样离生死边缘这么近,见过凌晨一点的诊台接二连三的患者,见过三十多岁的男性不明原因猝死心肺复苏的一个小时也没救的回来,见过患者为了活下去一直忍受病痛的折腾,也有幸见过两次心脏移植之后的患者,这些病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我想我日后也会像急诊科这些老师们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