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1:05 来源:辽宁省 作者: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顺矿总医院--郭畅 通讯员:吕薇
12月初期,随着疫情管控社会面的全面放开,新冠阳性感染者激增,居民的就医需求急剧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他们的身体与精神面临着双重考验。许多一线医务人员在巨大的工作强度及病毒的感染最终坚持不住,不得不暂时撤离岗位,使得临床医务人员出现了巨大缺口。
我是一名锦州医科大学的二年级并轨研究生,虽然学校与医院已经发出住培学生可以放假和请假的通知,但是看着科室各位师长们哪怕发烧39℃,乏力,周身不适,仍在苦苦坚持,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我虽心存对新冠病毒忐忑,但实在不忍心离开科室返乡休息。尤其和远方妈妈的通话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妈妈耐心教导于我,疫情当前,正是缺人的时候,每个人都或早或晚会面临生病感染的可能性,但尽量不要仅仅为了自身安全就放弃做医生的初衷和学习的机会。科室主任也仍然不忍让我留下,只是轻轻的说了句“畅畅,你如果愿意来,就来吧。”纠结过后,我还是选择留下来,和主任、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一起坚守。
每过一天,科里平均就又倒下了一位临床大夫,这让人心慌,充满担忧。最难的时候,仅仅只剩张弘主任和马晓奎老师带着我坚持在岗。为了科室的正常运转和患者们的安全着想,我们整理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带着行李箱住在了科室。那段时间,虽然艰难,但也欣慰。24小时在岗使得我们和患者的关系更加贴近、熟悉。患者与家属主动积极配合,做好个人良好防护,纷纷对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表达感谢,让人感动。科室同事的肯定、患者家属的感谢,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勇气。
疫情无情人有情。马晓奎老师哪怕发热,仍坚持在岗,体温稍微回落,便会安慰我说他还能坚持,不需要作为学生的我太过劳累。然而病毒的感染性让做好全面防护的我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12月19日晨起,我便觉得周身发冷,面部发热,喉咙干痛,干咳,呼吸不畅,自测体温达到了38.5℃。主任第一时间要求我休息,并将为数不多的药品都给了我,经过调整陆续返回岗位的各位师长,一边照顾患者的同时,还会一边注意我的病情变化,告诉我好好休息,并告诉我需要注意的事项。经过三天的治疗,我的症状明显改善。当我回到岗位时发现科室的医生哥哥姐姐已经全部返回了科室,科室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行。这场艰难的对抗,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暂时的胜利。
这短时间的经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病人病情变化的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尽量能够做到独立思考、忙中有序。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疫情心态上,从一开始的顾虑成长为现在的不畏艰难、勇于承担责任。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疫情还未结束,与之的对抗仍在继续,相信通过大家的坚持与团结,我们一定会闯过严冬,静待春暖花开。
发烧后仍在坚守的马晓奎老师
与张弘主任查看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