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16:03 来源:辽宁省 作者:陈晴 通讯员:冯雷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疫情防控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大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持续涌入我市中心医院。当一波又一波患者走进医院,当一双又一双焦急的目光寻觅着那袭白衣,在这个冬天,我们医务人员包括我们住陪医生,再次成为这个城市中最可依赖的那份存在。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是人父、人母、爱人、儿女,却用臂膀扛起了“重担”的他们。
面对疫情的又一次“大考”,面对暴增的工作量,面对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考验,我们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危急时刻站出来、顶上去,持续高强度、超负荷奋战,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提升救治能力。我院党委书记带头,领导班子全员始终坚守在一线,节假日也在岗值班,随时解决临床反映的问题,做临床一线人员的“主心骨”,带领全院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院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统筹整合床位资源,保证患者顺畅就医,坚决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所在的呼吸科从一个扩展到二、三、四、五、六、七、……急诊科、ICU乃至所有科室都分流救治呼吸科患者。机关科室里持证的医疗、护理人员全部下沉到我们临床一线,缓解临床压力。虽然医院从多方面做了准备,硬件方面有了更强保障,但是因新冠感染影响了医护人员“战斗性减员”,导致人手非常紧缺,临床、医技人员几乎都是“带病上岗”,甚至身兼多职。全身酸痛发烧至39度仍坚持夜班;有的“狠心抛下”生病卧床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夜以继日连轴转,坚守岗位;有的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合眼,换班时“瘫倒”在地;有的在长辈眼里还是孩子的95后、00后们,也勇于担当,在直面病毒的坚守中迅速成长……我们住陪医生当然也身先士卒,发扬奉献精神,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用身躯坚守阵地,用生命守护健康。
在职业之外,我们也是会被感染的普通人。我们也是别人的父母、爱人、孩子,但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热诚和敬业为患者保驾护航。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和老师仍然并肩作战,白衣执甲,负重前行。背上沉甸甸的责任感,让我们甘愿做凛冬里的健康“守护者”,坚决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我们呼吸科副主任于超主要负责呼吸三、四科也就是住院部9楼整层病区的管理、治疗工作,同时还负责培训医生。呼吸三科成立后仅花4小时就住满了患者,呼吸四科则仅用3小时就收满患者。呼吸三、四科刚成立的一周他每天都工作到半夜、凌晨甚至整夜不回家。由于在病房9楼新开拓的呼吸科病区以前是其他科室病房,氧气带不充足。为了尽可能拓展利用走廊空间,收治更多患者,尽全力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医院说干就干,在新增设的呼吸科病区走廊紧急安装氧气带。一边安装,一边收治患者。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新增呼吸科病区的走廊加床就收满了患者。
我们呼吸二病区刚刚组建好,大家就全都来上班了,家里孩子小的也照顾不上,发烧的也继续坚持,全员都是加班加点地干,没有休息。可以说跟以前相比,工作量翻倍,有同事母亲刚刚出殡,还没有从悲痛中恢复当天下午就来上班。有的同事父亲病重在医院住院,却挤不出一点时间去护理父亲。有的同事年迈的姥姥住院,母亲上周手术,都没有办法护理,一直坚守岗位,却护理不了自己的亲人。面对家人,她们或许会责怪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亲人,但是她们没有后悔过,依然奋战在一线,守护患者健康。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疫情政策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与院内兄弟科室在院党委领导下相互抱团、积极配合、勇于担当,脚踏实地落实救治任务,用集体的力量牢牢据守住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