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16 16:07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admin 通讯员:中国医师协会
近期,医疗界接连发生了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仲伟被砍伤身亡、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科医生汪永钦被砍重伤,以及魏则西事件、徐州丢肾事件,使得医患关系矛盾再次升级,医患诚信缺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医师协会高度重视,5月6日上午,中国医师协会派出领导专程赴广东省人民医院看望陈仲伟主任的亲属。5月6日下午,中国医师协会与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发出强烈谴责暴力伤医的联合声明。5月13日,中国医师协会在京召开“重塑诚信,共建和谐医患”座谈会,组织医疗、法律和媒体等各方代表,围绕“共建和谐医患”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座谈会上,各方代表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张雁灵:行动起来,共建和谐医患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深入分析了近期接连发生的几起医疗事件的根本原因。他认为,第一,过渡市场化的医疗和商业化医疗管理模式侵袭了卫生行业及医生队伍。典型的莆田系作法的极度趋利行为,商业化、市场化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医疗生态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医疗机构的扩张和趋利使医疗生 态恶化雪上加霜。如绩效管理本来是很好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但是很多医院绩效管理变了味道,把工作数量、换取的利润作为绩效的重要指标,如此导向,几乎公立、私立医疗机构没有不是在GDP上攀升。有人痛斥莆田系是唯利是图,难道其他医疗机构不是如此吗?第三,监管不到位或者有一些监管体系失能失职。说监管不到位也不能都把责任都推在卫生计生委身上,社会的监管是一个大体系,由多部门负责。监管无效会使有些东西野蛮生长,莆田系的野蛮生长正说明这个问题。第四,极少数不良媒体的炒作和失实,加大和扩大了医患矛盾,应该把这样的媒体打上黑名单,追究其法律责任,必须让这些不良媒体付出代价。第五,医生队伍也要思考让社会和患者信任缺失的原因,并采取积极行动。当然,暴力伤医,最根本的是严格执法,严惩罪犯,维护医生、医院的安全环境,这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在谈到中国医师协会在为改善医患关系所做的工作时,张雁灵会长介绍说,第一,倡议媒体、行政机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公众行动起来,共建和谐医患。第二,倡议加大依法维护医患关系,既打击暴徒,也打击制造混乱的人和媒体,用法律维护医生的尊严。第三,积极倡导关爱医生,提高医生的待遇。待遇和尊严是连在一起的。医生同样需要关爱。我们倡议建立医师节。关心医生、关爱医生,提高医生的待遇应该成为行业和社会的呼声。第四,加强行业的自律。自律是行业组织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建立诚信系统,设立黑名单,曝光不良医生。加强与媒体合作,发挥大众媒体正确的引导作用,强化对一些个案的处理。今年协会还要开展中国医师奖的评选,开展人文表彰,还有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活动。
我们在这里特别呼吁全社会要关心这支队伍,关心医生身心健康,我们也呼吁医院院长们要关爱医生,让他们能得到点休息,让他们有时间与患者交流与沟通。
巴德年:对损害医生和患者关系的黑媒体、坏媒体进行声讨
中国工程院巴德年院士谈到,一、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里面的战友,而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两个战友先打起来了,那病怎么能治好?二、医生和患者不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把医生和患者看成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这个观念必须改。医生和患者不是买方和卖方,这和你去市场上买蛋糕,要买大的、买小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医患之间是生命和健康相托。三、社会长期存在一种说法:好好的人活着进医院,怎么就死了呢?其实媒体要在这方面进行宣传引导。到现在为止,医学没有能力保证所有人都不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要在对疾病疗效上的宣传当中误导公众。我们给患者开的第一张处方不是阿司匹林,也不是青霉素,而是关爱,我们给患者的不是保证,而是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四、卫计委“要管理13亿人的身体健康”,但更重要的是要管好带领好这条队伍,一旦出了事,要第一个站出来为百姓进行说明,比如组织专家评判。政府不萎缩,社会才能和谐。五、网络上有很多博眼球的内容,将来中国医师协会要代表医护人员对损害医生和患者关系的黑媒体、坏媒体进行声讨,那些给国家和百姓添乱的媒体,绝不能让他们得到便宜。六、中国医生负担如此之重,待遇又如此有限,这种现状是急需改变的。科技人员收入要进入我国中高收入水平,美国医生待遇比联合国秘书长还要高。希望媒体帮我们呼吁,要改善医生待遇,体现医生尊严;医生也要改善服务质量,满足老百姓的要求。
张力伟:各方要联手治理医疗生态圈
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副院长表示,重塑诚信,共建和谐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医疗生态圈。医疗的生态圈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生患者之间,我认为是来自于政府,来自于行业协会,来自于媒体,来自于医生和患者。在大的循环当中,每一个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政府可能更多是在监管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行业协会在协助政府工作。我觉得所有的媒体包括社会给患者灌输的就是两点“看病贵、看病难’,而很少真正关心治疗效果,给患者造成了误导。其实,疾病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绝对不是说到了医院就一定要好。媒体对此要对公众进行引导。媒体的宣传不单纯是定位几个特殊的事件来宣传,而是要和行业协会结合起来,围绕今天中国医生的从业状况、中国医生的困惑,中国医生发展当中的问题报道,让全社会来了解这个群体的状况。同时,媒体还要广泛地宣传医生的价值、社会影响,对人类的贡献等等。今天中国的文明、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尊重医生,一定是这个社会这个“生态圈”出了问题,必须各方联手,综合治理,才能奏效。
高金声:希望对医生、护士给予必要的尊重
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金声谈到,近年来发生的伤医等事件,在对待医务人员的问题上,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文明缺失、文化缺失在这方面的反映。如果这个社会问题不解决,想孤立去解决,成效是甚微的,甚至阻碍不住这种趋势,很可能还会更严重。我们要在医院形成关爱、尊重医护人员的氛围。希望我们的患者对医生、护士给予必要的尊重。不希望看到用任何方式来伤害他们的自尊。我觉得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在社会文明程度的回归上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这份力是微弱的,大家都去这么做,才能聚集。
沈曙铭:主动引领和保护医务人员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助理沈曙铭谈到,陈仲伟医生事件发生后,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的会领导主动去了解事情的动态,主动去处理,主动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对行业里的医务人员起到了引领和保护的作用。
曾小峰: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主任谈到,目前医患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怎样面对和解决?我们知道,飞机上谁要打空姐,立即就给打人者抓起来,因为这是法律保护。违法民航设施、危害航空的安全就是违法,依法拘捕。很多军事单位门口立一个牌子“卫兵神圣,不可侵犯”。我们都说医生很神圣,救死扶伤,又讲依法治国,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很好的法律,规定医院是公共场所,类似于机场、航空部门进行保护。因为医生也是“卫兵”,在为病人当“卫兵”,也是神圣不可侵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我们的医护人员。
王岳:不仅要呼吁,更多的是应该改变
北京大学人文学院王岳教授谈到,医疗行业现在亟待去做的是不仅要呼吁,但更多的是应该改变。第一,不要把治病救人作为行医的唯一目标,而应该呼吁整个行业的医生把帮助病人作为行医的目的,注重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第二,要把医院现在的多劳多得的考核方式尽快改变为优劳优得,现在医院的发展,必然会使得医务人员忽略病人疾病以外的因素,甚至于问诊的时间很短,要从医院运营机制、分配机制去改变。第三,先从关心医生开始,最终实现关爱病人。如果现在不谈关心医生,单纯谈关心病人,医生会有非常强的抵触情绪。关爱医生,就要必须去行政化,让医生真正参与到医院的管理中。
张晓东:起诉不良的新闻媒体,打击不良的媒体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教授谈到:媒体中的一个不良败类,能够毁掉一个行业。“丢肾门”事件,绝不是一个医院,一个医生的事件,不能这么不了了之,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在中国医师协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注之下,拿起我们的法律武器,起诉不良的新闻媒体,打击不良的媒体人。
童云洪:健全的法律制度是解决医患矛盾的保障
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童云洪律师提出,最近报道的魏则西等事件,不断地刺激着医疗界甚至整个全社会的神经。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医闹、伤医、杀医、黑医等一些违法事件,以及为吸引眼球的不实报道,深深伤害广大医务人员职业感情,其结果是阻碍了医学的进步,最终的受害者是广大患者。这些事件反映两个问 题,一是现行体制还不完善,二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所以应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和谐医疗环境,缓解当前尖锐的医患矛盾。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医生合法职业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上并没有真正得到全面落实,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心存侥幸,无视法律,肆意侵犯医师的权利。健全的法律制度是解决医患矛盾的保障,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我们希望健全法制以维护医师权利,推动医患互信。
田书和:重视舆情,力促“两个通道”建设
新华网田书和主任表示,舆情监测显示五月份以来的医患纠纷明显上升,无论是法律的角度,还是媒体宣传角度,都有诸多地方值得反思。从宣传来说,一些商业媒体、自媒体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往往是不经核实,快速发布,这是我们媒体所极力反对的。我们在报道的时候一方面要坚持新闻公正的原则,不能因商业利益撼动我们的立场和职责。媒体人在日常中要加强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宣传正面的事例,对处理医患关系起到引导作用。要处理好医患纠纷,要尽快建立患者的维权通道和医生权益保护通道,要尽快进入国家的法治轨道。
盛月:搭建医患换互动平台,加强沟通
人民网编辑盛月表示,人民网健康频道近期正在升级改版,目前有两个大型的项目正在筹划启动,一个就是搭建医患互动的平台,该平台以使用简单、真实有效作为基础,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痛,让病人了解医学的特点。
陈勇: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维权力度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陈勇表示:一、强烈呼吁司法部门对杀医、伤医人严惩不贷。希望媒体能够客观公正的报道。医疗系统各个机构也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和教育医生秉持崇高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自豪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同时加大对业内承接力度,使医护人员安心专心从医。二、行业协会要及时发挥维权作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维权力度,营造一个能够为从业人员保护呐喊伸张正义可以信赖的精神家园。三、加大对医学人才培养和投资,以缓解优质医生的不足。
宋树立:卫生行政部门愿与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宋树立副司长对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关系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她谈到,在一项改善医疗服务关系的调查中,受访者8.4万人,包括3.7万医生和护士,4.7万普通患者,其中门诊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1.4%,住院患者满意度是96.2%。我国一年门诊量78亿人次,医患纠纷院内调节率达到85%以上。从这些数字当中,可以看出人心向善,趋势向好。对如何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宋树立副司长介绍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将要采取的五个措施。第一要加强法治。国家卫生计生委作为政府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去认真研究和落实,为就医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医疗行业也要依法行医,行业组织要依法维权。行业内出现不良行为,不仅要发声,还要将维权和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要加强德治。医生要讲医德,社会公众要讲公德,媒体报道也要有伦理道德规范,用德来治理工作,规范行为。第三要重视文化建设。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健康观,有合理的预期。第四,要加强典型宣传,把行业真实的情况展现给全社会。第五要引导、支持、指导全行业做好媒体沟通。医疗行业除了自己的努力,还要引领社会风尚,引领社会文明。卫生行政部门愿与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宋树立副司长,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杨民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齐学进副会长、袁亚明副秘书长、谢启麟副秘书长,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陈勇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部分二级机构负责人,专家,法律界代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健康报、医师报等媒体负责人及记者,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新华网、健康报、医师报、腾讯、网易、丁香园、掌上医讯、医学界、健康界等媒体共同向社会发出“行动起来,共建和谐医患”倡议书。
座谈会开始前,全体代表起立为陈仲伟医生默哀。中国医师协会齐学进副长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