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15:50 来源:山东省 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 苏伟 通讯员:刘静
心灵疗愈之旅,成长与感悟同行
-- 一名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的感悟
人生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当我回首过去,惊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光已过大半。这18个月的历练,我从稚嫩的学生蜕变为站在临床一线的住培医师,感慨良多,收获满满。
我是一名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神经内科,是我医学旅程的起点。在这里,我学习了至关重要的“临床第一课”——问诊。面对患者,纵使我曾“满腹经纶”,却茫然不知所措,病史的收集成为我最初的挑战。幸遇我的启蒙老师,东老师。她对我的困境深感理解,并耐心指导。她强调,收集病史在我们行医过程中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根据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特点,准确、详细地收集好病史是整个治病过程的基础和导向。东老师的谆谆教诲,如同明灯指引,让我在今后的医学道路上,始终铭记于心。感谢东老师,教会我“临床第一课”。
急诊医学科,是我成长与感悟的熔炉。这里的医护老师们雷厉风行,让我领略了医学领域的快节奏。然而,更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抢救患者时深刻感受到的生命之脆弱与伟大,以及医者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我曾数次参与抢救,面对真切的生命与家属的哭喊,初时我无暇他顾,只知全力以赴。抢救结束后的宁静时刻,我才惊觉自己竟与死神擦肩而过,那种意义与成就感油然而生。然而,也有失败的时候,面对家属的悲痛,我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的带教老师范老师曾安慰我说,作为医者,我们既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又要有温暖的共情之心。这句话,如同座右铭般,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在急诊医学科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快速识别生命威胁,掌握了抢救技能,更领悟了医者应有的品质与情怀。
新冠疫情期间,在急诊医学科抢救区工作
提到精神科,很多人或许会对其抱有神秘甚至恐惧的印象。对我这位初涉精神医学领域的新人来说,刚踏入这个科室时,我也难免有些忐忑和不安。然而,我的带教老师徐老师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引。她告诉我,这些患者本质上和我们一样,是纯粹的、善良的个体,只是他们现在正身陷病痛的困扰,急需我们的关爱与援手。在接下来的数周中,我紧紧跟随徐老师的步伐,学习接诊技巧和查房流程。通过深入了解每位患者的病史和当前病情,我逐渐掌握了工作环境,并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特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如今,我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自信地接诊患者,并经常与他们共同参与团体活动。
在帮助患者走向康复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自我成长。我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更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耐心倾听的同理心以及满溢的爱心。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以期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温暖的关怀。
日往月来,我的住培学习时间已过半,我深感时光匆匆,因此格外珍惜在院学习工作的每一天,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高效的医疗技术,希望能够在帮助患者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我深知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永无止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更加坚定和自信的步伐,继续在医学道路上探索前行。我将把未来的路变成眼前的路,脚下的路,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同时,我也会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守护他们的健康,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安慰。
我将继续秉承严谨、稳重、理性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和积累医学知识,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不懈努力。我相信,在医学的道路上,只要我们保持热爱和执着,就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医院优秀住培医师代表与优秀指导医师代表一起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