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07 10:11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admin 通讯员:中国医师协会
医学不是万能的,但医学没有人文是万万不能的,面对沉甸甸的的生命托付,医护和患者都需要人文的滋养。当前,学习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已成为医护群体共同的愿望和追求。让医学回归人文,让医患之间更有人情味,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们的共同努力。“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第五分论坛”医学人文论坛“,精彩纷呈,受到参会代表热情关注。
美国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文
来自美国华人执业医师协会的张文刚教授以美国从医多年的经验对医学人文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指出,医学是一个需要高职业标准的行业,对执业者,特别是医生的能力,廉洁自律和伦理道德都有很高的要求。医生的素质修养直接决定了所在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感观。张文刚教授对当代临床医生的基本任务进行了概括,并且提出临床医生的知识结构包括硬知识和软知识这一独特的视角。同时,张文刚教授表示希望能通过医改来改革出有利于医生素养行医的环境,但总的来说仍然需要落实到个人,提出从我做起,从自身修养做起,读书,读史,修身养性是医生职业生涯必修课。
李京红教授则从职业精神教育、医学伦理学的原则、改善医患关系的努力方向、医际关系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美国医学教育中的医患和医际关系。会上,李京红教授对谈话技巧进行了分享,她指出与病人谈话分为七个步骤:点名关系,开始讨论,收集情况,理解病人的期望,共享现有的诊疗选择,对病情和诊疗计划与病人达成一致,最后总结。李京红教授指出应该向家庭医生制度、医药分家、行医保险、加强医患交流技巧、终止某些医患关系的方向努力来改善医患关系。
人文学者与青年医生对话
在“人文学者与青年医生对话:做有人文情怀的一代青年医生”的环节。北京协和医院陈罡通过对中美日三国医生的比较来谈年轻医生的职业困惑,他指出工作之余年轻医生应当培养一个骨灰级的爱好,用兴趣来让职业生涯更充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刚做了“做有人文情怀的一代青年医生——医学之美的思考”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年轻医生应该师承大师,追求大医精诚,“医然后知不足,患然后知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剑虹教授则从一名80后的医生,一位年轻的医学博士,一个出身于医学世家的医生的独特视角介绍了自己的从医之路,以及一路走来的披荆斩棘和豁然开朗。最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袁钟对青年医生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对当代青年医生的成长之路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袁钟社长指出几位青年医师从医学的“真”领略了救死扶伤的”美“,而真正的幸福是对灵魂的鄙视,医生是有钱又有尊严的职业,只想赚钱就不要当医生,而尊严是对人品的尊重,在欧美,说某医生“不职业”或“不专业”是最狠的话,因为这就相当于说他们缺乏“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即职业操守,这种人自然受到同行的鄙视,即对其灵魂的鄙视。袁钟社长表示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维护医生尊严的前提,也是医生获得职业荣誉感、神圣感和幸福感的基础。
医患沟通教学观摩
山东大学沈健教授进带大家领略了医患沟通教学观摩——告知坏消息的授课方法,沈教授用培训式的讲座诙谐幽默地与在场嘉宾互动,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什么是五星教学法,为什么要实使用五星教学法,五星教学法在坏消息告知中如何应用。原天津胸科医院院长卢文秋就做决策的推动者——术前谈话技巧的授课方法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卢文秋院长从医四十多年,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出术前谈话有三把钥匙,分别为:建立关系、达成一致,推动决策。医学源于善良人性和救助,而医患两个世界、病人情绪化的影响、医生没有核实病人的理解这三个因素妨碍着医患沟通,而这就需要医生和患者达成一致,需要医生掌握三方面的技能:了解病人对问题的看法、向病人解释问题、保证病人能够理解。
《医学人文》教材发布
人文论坛最后一个环节是中国医师协会住培《医学人文》教材发布仪式,中国医师协会齐学进副会长,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发布会。
齐学进副会长指出,这本书应该说是我国第一套针对住院医师群体编写的传播医学人文知识,指导住院医师加强医患沟通、给予人文关怀的标准化、规范化教程。张雁灵会长对这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进展情况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和要求,亲自担任本书主审并为本书作序。医师协会毕教部在前期策划、组织编写专家、确定方案、多方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配合出版单位继续做好发行和宣传工作,使这本书发挥应有作用。
齐学进副会长、杨晋副总编辑、王一方教授给参会代表赠书
杨晋副总编辑指出,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而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则是保证这一目标的基石。他表示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国内医学图书出版专业社非常荣幸担任《医学人文》的出版方,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配合本次高峰论坛推出此书。杨晋表示,基础医学是一门科学,临床医学则更是一门艺术,希望医生病人更加互相尊重和理解。在此,借用冰心先生的诗词送给大家: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新书发布会现场,还进行了新书签赠仪式。齐学进副会长、杨晋副主编和本书副主编之一王一方教授分别赠送3家住培基地代表新书。
该论坛还邀请到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邓利强主任,《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副总编王德,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王一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耿庆山教授等作专题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