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陕西省

规培路上良师益友——西交一附院住培学员感言

时间:2017-05-22 13:09 来源:陕西省 作者:西交一附院规培学员 邵岩 通讯员:乔琳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西安交大一附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一年有余,在这段日子里,我汲取了许多的知识,接触了更多的病例,最重要的,这里有非常多的医学大咖,给我们最好的学习平台,包容我们稚嫩的成长,如和风夹细雨,润物于无声,亦师亦友,让我们不惧寒暑,笑迎春天。

  01机遇

  作为工作两年的住院医师,在掌握本科室常见疾病后,对临床知识和技术有了进高的要求,于是进修提高成为迫在眉睫的安排。恰逢省卫计委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政策,这对于渴求知识的我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然而这个政策在陕西省是第一年全面开展,相关政策前景尚不明朗,把人生中最黄金的三年投资进去,就怕老师不认真带教,规培生在科室被边缘化,无法得到预期的提高。日思夜想,踌躇不前,无意中看到一句话: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恐怕以后就再没机会做了。于是暗自下定决心:交大一附院,我来了!

  02初到

  2015年4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交大一附院参加培训。这里明亮整洁的门诊大楼,熙熙攘攘的排队患者,热情耐心的导医护士,还有林立大厅两旁的专家介绍,无一不在昭示这座有着60年历史医院的丰功伟绩。干净舒适的学生宿舍,科学严谨的学习制度,规范详细的岗前培训,平易近人的教学部老师,仿佛都在肯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03学习

  在规培的这一年多里,体验过急诊科的不测风云,感受过血液科的辛酸无奈,经历过消化科的旦夕祸福,见识过感染科的世事无常,就这样,我来到了干部病房,有幸师从侯敏全老师。侯老师和蔼可亲,学识丰富,涉猎广泛,有问必答,完全没有教授的架子,所以大家私下里都称呼他为“侯哥”。

  对于内分泌系统疾病,仅凭在学校掌握的那点皮毛,是无法做到独自诊断并指导用药的,仅是那么多种降糖方案,就把我们搞得云里雾里。尽管上午要查房下医嘱,下午收病人写病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侯哥主动牺牲午休时间给我们答疑解惑,从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到治疗方案的选择,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诠释疾病发生发展到转归的整个过程。

  曾经的我不甚理解,指南上写得清清楚楚,为何您还需这般啰嗦,直到某天,一位家属感激地对我说:“大夫你真厉害,我看了那么多家医院,咨询过那么多的医生,只有你说的话我完全听懂了。”听罢此言,我不禁莞尔,这都是侯哥讲课时的原话,而我不过是重复一遍而已,算不上功劳。侯哥笑说:“你不能一辈子当搬运工,今天是学生,明天就是老师,你要给你的学生讲呢嘛。”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传承吧。

  04良师

  曾经用一个词形容过侯哥,最不像三线的三线。

  我们来上班时,他已经巡查过一圈危重病人,我们下班走时,他还在电脑上捣鼓,待第二天来,化验单贴的整整齐齐,病历顺序井然有序。发现这个秘密后,大家都羞愧不已,以后再忙,下班前都会把所有检查结果再查询一下,确保及时打印并处理。

院方规定的每周2次三线教学查房,在他这里通通不适用,因为他每天都查房。无需一线医生汇报病历,他就可以把每个病人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倒背如流。

  他只要不在门诊,就在一线办公室,要么就是在去一线办公室的路上。曾经有位老乡来看病,侯哥忙于手头的病案,摸出一把钥匙递给我,说先带老乡去他办公室休息,那一瞬间整个大办公室鸦雀无声,数目相对:“天呐,原来侯哥有自己的办公室。”我们问侯哥为何不去宽敞的独立办公室而跟我们呆在这里,他露出招牌式微笑,道:“大家经验还不足,难免有些胆怯,有我在,你们心里踏实。”

  年过半百的的老者,舍弃教授办公室,成天泡在年轻医生堆里,只为随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这份用心,叫孩儿们如何回报?

  05榜样

  因为怕影响我们正常工作,侯哥都是在下班后才翻阅病历夹,自然也是日复一日地加班。

  某天一位留置导尿的患者出现导尿管梗阻,膀胱胀痛难忍,此时夜班两位护士都在巡回换液体,忙得不可开交,侯哥二话不说,挽着袖子就去病房给患者做膀胱冲洗了,因为体位原因,只能弯腰弓着身子操作,年过半百,坚持了很久,护士们感动得无语凝噎,操作完毕侯哥锤着老腰,咧着嘴用那口标准的乡音安慰道:“咋咧么咋咧么,医护一家亲嘛。”

  听闻此事,我深深觉得,有些事情不是喊喊口号,每天挂在嘴边那么简单。

有一些人,他们从来不讲宏观大道理,总是身体力行,默默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浮名,不争不抢。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霓虹美酒只是一时陶醉,金奖银奖不如学生们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学生们的口碑。

  06坚持

  

  在教学医院,进修医生和规培医生是科室一线的主力军,每逢周五下班,大家都要赶回老家与亲友团聚。

  到了这一天,时针慢悠悠地指向了六点钟方向,大家像听到发令枪般冲出办公室,瞬间就剩侯哥一人,他照例把所有患者的病历夹摆到身边,开始一个一个翻阅病例查看医嘱,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把病人看一遍,我心里不塌实啊!

  下班路过办公室,望着空旷办公室里那个孤独的身影,不禁鼻子一酸,取出手机按下快门,这就是文内配图的由来。

  曾经我们有个微信群,里面是一起转科的规培医生,陆陆续续地大家都出科了,彼此忙着新科室的事情,群里也就安静了,只有一个熟悉的头像时不时蹦出来,那是侯哥在分享一些很实用的医学研究结论,或者是一些指南更新要点,大抵,是想替我们节约时间吧。

  无数次地打开手机又关上,心里的话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只想道一句:嘿,侯哥,我想你了。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