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我的带教老师张海滨

时间:2016-09-22 15:27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admin 通讯员:中国医师协会

陈鸿茵  厦门市仙岳医院

对于我而言,精神科是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却闪着光芒吸引着我去探讨它的神秘之处。

不得不承认,未知的东西让人兴奋,也容易让人产生恐惧。

一直以来,在外行看来精神科就是医治疯子的医学,而我就是那个即将踏入疯人院的医生,听着疯子胡言乱语的故事,冒着被砍被勒脖子等风险,指不定哪天也会跟着发疯了。其实,这些我也考虑过,也一直在担忧害怕中。

记得我父亲有次喝酒后曾经说过培养女儿十几年,每天在陪一群疯子说话,不忍有些伤感,老人家的话自然有他的道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我现在想想觉得这话很可爱,因为我从不曾为自己工作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圈子而感到不快,特别是现在,这群病人在我眼里多了很多纯真可爱。

当我第一天去科室报到的时候,我心里真的怕极了。大厅里有六七十个男病人,他们穿着一样的服装,有的人呆坐一旁喃喃自语,好像世界与他无关,有的人在病房里来来回回走动,时不时发出阵阵傻笑,有的保护约束于床,时大喊大叫,时踢床叫骂,更多的人都集中在一起看电视、打扑克牌。我心里嘀咕着,他们会不会突然袭击我啊?我设想了很多次遇袭应该如何迅速开门而逃,甚至想着我应该去学个柔道学会自我防卫。

不过,幸运的是我遇见了张海滨老师。

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他一眼看出我心里的担忧,安慰我说:没事,刚来都会不适应,大厅里的病人病情都较稳定,不用太担心。随即,他跟我简单地介绍了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技巧,比如随手关门,自己与病人独处的时候避免锁门,注意站于出口方便应急离开,查房的时候尽量避免让患者站在你背后,不要试图激惹患者……然后就带我去查房,着重让我熟悉几个有暴力倾向的病人,让我平时要有警惕意识,学会保护自己,还安慰我说:“没事,有事及时找我,我都在病房。”

慢慢的,随着对病人病情的了解,我克服了对于病人的恐惧心理,我从最初不敢自己进入病房,渐渐与病人相处自如,不再简单地认为精神病人都是那么冲动和不理智的,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病情平稳的时候,压根就没啥危害力,急性发作的时候,有时候更容易伤害自己,而不是他人。

接下来,出现了新问题:面对新来的病人,我不知道如何入手去采集病史,如何进行神经功能学检查,又如何去鉴别不同的疾病,记住那些怎么记也记不住的药。我表示,我很慌张,每天忙忙碌碌,却还是对这个科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曾不时流露出自己的焦虑。

后来,张海滨老师很耐心地教导我不要心急,同时给出不少建议。他建议我先看书,掌握症状学,并抽空给我讲解症状学里面容易混淆的概念,结合病人的具体例子生动形象地帮我理清了症状学,张老师也会布置给我一些任务,若患者的相关检查回报异常,张老师不时向我提问检查异常的相关意义与鉴别,教我如何利用医院网站进行文献搜索,让我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我不懂即问的习惯。

关于张海滨老师在学习上给予我的指点迷津就不多说了,其实他让我最感动当属他的人情味。

精神科的患者与一般临床科室大有不同,由于患者长期病情反复,社会功能退缩,到最后往往很多患者落下长期住院的结局,接触起来较一般患者不免有些繁琐,但是从张老师脸上,我从没见过些许不耐烦,他每天不厌其烦地告诉患者其家人并没有抛弃他们,回答患者耐心等疾病控制稳定可以回家,并适时辅以适当同情,同意并理解患者长期服药的辛苦,适时结合不同患者进行疾病教育,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张海滨老师也经常跟病人开玩笑,形似老朋友般亲切。张海滨老师曾经跟我说过,精神科患者其实是很可怜的群体,他们身患疾病,却不得社会理解,受尽极多嘲笑,自知力不足易拒绝服药,导致疾病反复不治,自知力恢复却要深受病耻感的侵蚀伤害,很多患者家属到最终,逼不得已,做了放弃患者的决定。大家总喜欢说医生看惯生离死别,但我觉得张海滨老师是一位对患者怀抱情感的医生。

相信大多数住培生都抱怨过,住培生的生活很劳累,被当作实习生使唤,又没钱养活自己,做错事了又吃力不讨好。可是,这个科室改变了我既往的看法。每次科室集体活动的时候,张海滨老师总是不忘叫上比较被动的我,张老师总是不忘鼓励我应该积极参与,作为一个异地单位的学员,这个科室让我拥有归属感,让我觉得自己就是科室的一份子,不仅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在此学习,也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在此工作。张海滨老师也关注着我执业医师考核的情况,知道我通过考核,第一时间组织科室医生给我庆祝,这份诚意着实让我感动。张海滨老师还主动给我一些额外补贴,肯定我的付出,我开玩笑说在这个科室,手机话费不用愁,面包随便吃,张海滨老师却还跟我说抱歉,说没办法为我申请到更多的福利,却让我干了这么多活。其实作为一个住培生,贴化验单,写病程、管理病人等本是我份内的工作,更是我学习的过程,无所谓抱歉,更无所谓干活,张海滨老师也总不忘说一句:小陈,辛苦了。

说声,谢谢,张海滨老师!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您是引导我入门的第一位导师,因为您对工作的认真,对病人细致,无形中引导着我,坚定了我继续在精神科这条道路义无反顾走下去的决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我会谨记你的教诲,你的鼓励。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