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22 15:34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admin 通讯员:中国医师协会
——记心中的好老师苏励老师
管思思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范仲淹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他治学如山,山高千丈;教学如水,静水深流,实在当得起“山高水长”。
他就是苏励,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医内科专家组组长,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承担了大量教学、临床医疗与科研工作,平时工作十分繁忙,然而他始终把中医药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苏励教授认为“治病救人固然重要,但是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医生同样重要,能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扬尽一份力更加重要”。在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过程中他更是一丝不苟地履行这一神圣的职责
(一)全程陪伴,保驾护航
2010年5月,上海准备开始实行“行业内社会人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苏励老师自此与住培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发展办公室的领导下,苏励老师克服了时间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等困难,在住培开始前负责制定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医内科)、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培训手册(中医内科)。
2010年7月,第一批住院医师住培工作正式开始培训,苏励老师参与撰写中医内科临床轮转方案,建立中医内科学题库,编写国家卫计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医内科学》,再到参与制定上海市中医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及考题等。
六年来,苏励老师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每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时,苏励老师作为中医内科专家组组长,都会到考试现场及时协调解决考场出现的各种情况。
由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尚属首例,在住培实践中苏励老师发现许多住培医师对在三年住培中应该掌握的内容并不是很清楚,故主编了上海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指导丛书《中医内科学应知应会》。书中按照上海市中医师规范培训细则的要求,列出了中医住院医师诊治中医内科疾病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医疗技能及专业操作技能,并明确区分住院医师通科阶段和专科阶段的不同内容与要求,以帮助住院医师能尽快掌握相关要领。
(二)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作为住院医师指导老师,苏励老师首先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经常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言教不如身教。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他始终使自己成为高尚情操的垂范者、健全人格的表率者、身体力行的践履者。
他会让学生在需要退药的病人发票上多写一个“请”字,去尊重别人的劳动,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他会在学生犯错时,严肃而耐心教育我们“作为一个医生,你应该尽一切努力去为病人解决困难,就算此刻无法解决,你也该为他提供方向和意见,而不是一句不知道”;他会在自己借用了学生的蓝黑水笔后,第二天一早,就还上一支崭新的笔。
苏励老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走进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待不同的住院医师,他总能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思路清晰、思维严密的学生他就重点培养科研方面的能力;对于思维活跃,善于联想的学生,他就重点培养创新思维;对于细心谨慎,耐心实践的学生,他就重点培养临床能力;对于善于表达,喜好交流的学生,就委派一定的教学工作。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住院医师,当我们将来若是成为带教老师,我们也会努力成为苏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三)重视临床,开拓创新
苏励老师对临床带教相当重视。他认为“不能让课堂与临床脱节,中医重在临床”。在教学查房时苏老师十分重视对住院医师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他提出了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四步法:①通过四诊获得相关临床资料,确立是何病证;②确立证型;③确立治则;④确立主方并处方用药。让住院医师在实践中成长,苏老师认为只有基本的东西掌握了,临床上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基本的东西熟练了,才谈得上发展提高。
苏老师还一直强调跟师临证的重要性。他认为,最好是各个老先生都要跟,不拘泥于一家。首先,在跟师时要勤问勤思考,老中医看病都比较忙,而他们的东西都是在藏肚子里的,所以要勤问。其次,问了以后就要记下来,不但要勤问,更要勤记。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记笔记,这样脑子里忘记了还可以再看再温习。如果以后独立进行临床接诊工作,没有老师可以问,更应当勤记问题,多查资料。事实上,临床有很多病是看不好的,此时就要想想看不好的原因,通过查资料,了解这个病别人的观点,包括以前的老中医的治疗和用药。这样反反复复,针对这一两个病,几十年下来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和长进。
苏老师既传授学生知识,也注重开拓学生思路,鼓励住培医师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苏老师一直秉持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讨论问题;让科室定期举行小讲课,每人负责一个专题,每次他都参加,也发表意见和提问,做一个会当学生的老师,成为风湿科的一个传统学习项目“风湿夜话”,营造了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正是因为有了苏励这样的先生,龙华风物,才显尤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