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显微镜下的耕耘者

时间:2016-09-22 15:37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admin 通讯员:中国医师协会

——记福州总医院病理科余英豪主任

 

黄爱清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没有鲜花、没有赞美,幕后英雄、无怨无悔”,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这首歌曲——《病理医生之歌》,让同样身为病理医生的我为之一震,它赞颂病理医生无私奉献,像勤劳的蜜蜂,耕耘在显微镜下,像顽强的雄鹰,翱翔在医学的天空。由此我想到了我的住培带教老师——余英豪老师。

还记得对余英豪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他给我们上专业课,学识渊博的余老师讲起课来洋洋洒洒、神采飞扬,严肃而又不失幽默,我静静地坐在讲台下认真听着,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的余老师。后来因为参加一些病理会议及学习班对他渐渐有了一些了解,但仅仅停留在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主任,是病理诊断专业的专家,是福建医科大学硕导及教授,也是南京军区病理专业主任委员,他深受国内病理专业同仁的认可和尊重。总之,那时的印象中余英豪老师就是一个带着光环的大专家,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得到余老师悉心指导。然而20159月我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考试后,被录取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参加培训,余老师成了我的带教老师,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加敬佩。

一、因材施教,传道授业解惑

余老师热爱住院医师培训事业,他希望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能做会说能写”的病理医生,并将这个理念渗透到在日常的工作与教学中。实行“一对一教学”模式,要求每位住培学员先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带教老师复查,这样老师可以更正诊断中的错误并解答疑惑,使学生病理诊断思路和诊断水平,能够得到迅速提高。还记得第一次跟余老师复查的时候,我的心惶恐不安,因为余老师是大专家,怕简单的病例诊断错误,被老师指责,又怕自己问一些奇怪或者不专业的问题被老师笑话,然而跟着余老师复查后,才发现之前的顾虑都是多余的,余老师非常细心和认真地帮我复查,包括最简单的胃镜黏膜活检标本的基本诊断知识,例如慢性炎症程度、萎缩程度、活动性等他都在镜下一丝不苟地讲解。有的病例我虽然诊断对了,但是对该疾病的诊断标准还是比较模糊,余老师会帮我重新回顾,余老师说:“年轻人刚刚开始学习一定要打好基础,明确概念、镜下特点及诊断标准,学习就像盖大楼,有了夯实的基础,大楼才能盖的又坚固又高”。有的疑难病例我不会诊断,余老师不会直接把答案告诉我,他会先让我分析病例特点及初步诊断意见,然后根据我的回答,一步一步启发、引导我,该如何观察镜下特点、如何理清思路,如何鉴别,最后得到正确的诊断。余老师经常讲起“教育的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病理镜下的形态千变万化,只有掌握疾病本质及诊断思路,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今天直接告诉你答案,下次同样的病种,不同的形态或许你就诊断不出来了”。余老师还对我说过“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每次复查结束后,余老师都会叮嘱我回去花点时间,总结今天的内容,还会留几个问题让我回去思考。就是从这样点点滴滴中,余老师教会了我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我在病理诊断中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余老师平时的工作很忙,但是他仍然挤出时间给我们培训讲课,在我们住培刚入科时,他就给我们做了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肺腺鳞2011国际新分类及其临床实践》《201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欧洲胃癌癌前状态/癌前病变管理指南解读》等。每周二及周四下午他都会参加科室读片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新来的住培生,都比较害羞,会胆怯,站起来不是不知道如何说,就是声音小,三言两语就结束回答。余老师鼓励我们“要大胆一点,说出你的想法,不要怕错,作为医生,一定要会敢于表达、善于表达”。除此以外,余老师为了锻炼我们还特地安排我们住培生轮流在科室读片会汇报病例,要求每年必须参加至少6次福州市读片会并在读片会上重点发言1次以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现在可以在读片会上从容发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外,余老师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写作能力,鼓励学员在工作之余多写作,并亲自参加学术论文指导与写作修改,每年他带教地学员都有会有十余篇文章发表。原先对写作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我就是一个例子,当我开始熟悉工作环境,能应对日常工作时,余老师就鼓励我开始写作,他说“万事开头难,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在余老师的鼓励与悉心指导下,住培一年中,我发表了两篇摘译,还有其他文章正在修改之中。

二、严于律己,俯身为样

记得3个月前的一天,在科室里突然出现余老师一瘸一拐的走路的身影,一问才知道,原来余老师的脚因为淋巴管炎肿了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余老师的脚面高度水肿,鞋子还是勉强套上去的,我问老师脚肿的这么严重,为什么不在家休息呢?余老师却笑了笑说:“没有关系,这点小毛病没什么,科里还有许多事要做,临床还有几个疑难病例等着出病理报告,决定病人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再说一会还得给学生复查切片、带教等工作呢。”虽然,余老师轻描淡写说过去,但我能感觉到他是用多大的毅力忍着剧痛,坚持工作。后来跟科里的其他老师聊天得知,余老师入伍43年,担任科主任22年,从不迟到、不早退,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几乎总是第一个来到科室上班的人,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其父亲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留在岗位上。正是余老师的以身作则,感染了身边的人,全科上下以他为榜样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三、亦师亦友,慈父般关怀

余老师又像一位慈父,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时常叮嘱我们出门在外学习要照顾好自己的衣食住行,要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还经常与我们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关注我们的思想动态,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些学生家在外地,很多节日都不能与亲人团聚,就在科室陪大家一起过节庆祝,使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我不知道如何用华丽的辞藻来赞颂我的老师,他辛勤耕耘在显微镜下,为患者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使得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他用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用点滴诠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着辉煌的内涵,每一个个平淡的日子,汇集成了精彩的人生篇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想或许这些就是每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慕名来到余老师这边学习的原因吧。我会更加认真、努力学习,不会辜负老师对我期望,让自己更快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病理医生,为病理事业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