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07 22:44 来源:辽宁省 作者:眼科住院医师杨桂芳 通讯员:张磊
作为国家医改之后首批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届毕业生,我顺利通过考核进入辽宁省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基地,作为一名眼科专业研究生,我正式走出校园进入临床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兼顾学习与临床诊疗工作,相比于研究生期间的“专”,这个身份更为“细”更为“全”,之所以“细”和“全”,源于“规范化”。
一线临床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教学式日常,此时面临的是更为真实、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角色获得。相比于单纯的执行上级医师医嘱、跟随式教学查房和流程式医患沟通,规范化培训提供的是一个提升主动能力的平台,主动思维、主动执行、主动交流以及主动归纳。
通过2年时间的规范化培训,我的个人临床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理论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是临床思辨、医患关系和从事医疗工作规范流程的方方面面。
临床思辨除了接触病种经验的日积月累,还有临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科室讲座的规范化要求,学员对自身的要求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与手段。曾接诊一名复视来诊的年轻患者,单纯复视,眼位不典型偏斜,眼球运动不典型受限,眼球突出不明确,偶有不规律头痛,眼科检查指向眼肌麻痹、视神经损害、甲状腺相关三大方向,经与患者沟通解释未予用药原因,行头颅CT检查最终提示:颅内动脉血管瘤。患者得到精确的进一步治疗方案,于医于患,都是幸事。
医患关系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尤为凸显,病患依从性很大程度影响诊疗结果,而规范化培训则对学员的沟通交流能力起到循序渐进甚至强制性提升的效果。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说不,患者要求的合理与不合理,从医生角度出发,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曾收治一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本可以较好的控制,视网膜出血量并不多,但棘手问题出在根源--糖尿病,患者毫无依从性可言,秉承久病成医的一贯思想,将医嘱执行的一塌糊涂,胰岛素用量、口服药种类,一一被患者偷梁换柱,病情开始误入歧途时,真相让人扼腕,无异于自杀式“自救”,对于患者的隐瞒、不依从甚至阻挠,医生除了劝诫,更应该说不,为病患负责,更为自己负责。
成为医生本就不易,成为好医生就更为艰辛。规范化培训将初出茅庐的新人从病历和各种辅助检查资料以及手术室拎出来,从全局看医生需要做什么,不论是各种听课学习丰富思路,还是文娱活动放松身心,都是临床之外的必须。当临床思维跟上步伐,病历书写作为最基本也是最容易错漏的技术课题,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连续两年获得院病历评展大赛奖励,是对自己工作最直观的肯定。
2年时间让我更为自信的面对真正的“战场”,规范化培训之于我,就如桨之于船,翼之于鸟,根之于树,船可远航,鸟可翱翔,树可郁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