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08 11:10 来源:浙江省 作者:陈莉莉(内科基地主任) 通讯员:张鸿
学员姓名:陈莉莉 女 主任医师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基地主任 内科教研室主任
非常有幸参加浙江大学医学院举办的《第二期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级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收获颇丰,让我对如何做好本基地的教学工作有了重新认识和思考。感谢浙大医学院继教处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全面和系统的课程,以及规范、生动的临床教学实践,很多老师的授课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我们搭建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在最终的优秀学员评比中,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认可,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不忘初心,住院医师规培工作,任重而道远。
近一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结合我们基地的现状,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优化师资,教师的同质化培训的重要性。就像沈健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焰。好的师资队伍是做好规培工作的基础。规培基地拥有合理的师资梯队,合理的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线教师,骨干教师,更需要不断地拓宽视野,规范教学,激发教学的热情,更应该有合理的对师资质量的监控体系,360度评估,持续改进。我作为内科基地主任,参加了高级师资培训,把好的教学理念带给大家,引领大家共同前进,规范规培工作,肩上责任重大。
2、
教学查房的重要性。教学查房主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学会批判性思维。目的就是通过一个病例的教学查房,掌握某一症状或相似病例的诊疗思维。知识的传递,不同年级学员需要分层,从教学查房的更高要求来说,需要分级引导式的教学查房。规一,大内科症状学导向-思维广度,规二、规三,亚专业深入-思维深度。以学员为主体的教查,同一病例,不同年级的学员不同准备,教师分层引导,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促进临床综合能力提升。这种模式的教查值得在不同基地推广。
3、
专业基地制定分层递进培训计划的重要性。专业基地和科教科共同制定学员的轮转计划,基于国家及浙江省大纲实施分阶段轮转方案。轮转计划需契合分层分级培养的需要,采用螺旋递进式轮转方案。第一年,完善临床知识结构,第二年,专科深入,整体性思维培训,第三年,综合能力的提升。基层医院的规培基地更要持续改进,合理的规培计划是重要的开始。
结合本次培训的收获,本内科基地计划改进措施
1、
加强对规培的重视程度,尤其需要长期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和保障更多的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加强对优秀学员的激励,充分鼓励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2、
做好师资的同质化,计划定期举行教师的培训,要求参加省级以上的师资培训人次达80%以上,院内师资培训可包括体格检查、三基操作、教学查房、病历修改、床旁教学培训及考核、比赛等。(尤其是教师的规范体检、规格操作、规范查房、统一的出科考标准等非常重要,必须做到标准的统一)
3、
对培训学员做好对象分层和目标分层,持续改进轮转计划,做到螺旋式培训,持续改进。
4、
规培的计划细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各亚专科的学科教学计划做细并落实。每月及每季度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考核。保证计划的落实。
5、
加强本基地的教学督查工作,完善内科基地的教学督查小组,对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大内科的亚专科较多,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在亚专科内安排完成,计划每月计划中安排不同亚专科进行考核、评定。
6、
浙一医院的肾内科、心内科的教学实地观摩对我们帮助很大,计划对每个学科的教学安排予以参考和改进。
7、
计划改进入科教育,做好做到分层教育,可以尝试每位老师轮流进行入科教育。
8、
加强对出科考试的管理,完善理论考试题库,加强临床实践的考核规范性。平时可以进行行程性评价,采用miniCEX的模式。
9、
不断开展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改进,开展PBL、CBL、CBD等教学方法。
10、
完善激励机制,让更多学员心中的好老师,教师心中的好学员得到肯定和鼓励。
让我们齐心协力,不忘初心,放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