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09 09:37 来源:浙江省 作者:宁波市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 蒋巧巧 通讯员:王薇
2017年12月4日至12月8日,我在医院科教部精心组织下,有幸参加了第二期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级师资培训班,通过紧张高效的整整4天培训,非常荣幸获得全科医学组临床教学实践优秀学员,这不仅是鼓励,更是激励,激励我在临床教学道路不断前进。这次培训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我珍惜并充分利用此次培训机会,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临床教学理论,如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史,基地建设与管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等等,进一步提高了我教学专业知识,这对于从事近20年全科医疗临床的我来说,无论在全科医学实践还是临床带教理念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也更充分认识到国家对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视,师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能成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深感任重道远。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感到临床教学是实践性学科,包含着科学性和艺术性,医学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传承,需要带教,尤其是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引入中国内地,经历了从无到有,全科医学教育起步晚,从不规范到逐渐建立起比较完整地医学教育体系,目前仍处于发展期。对我们临床医生而言,临床教学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为我们以前从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带教医学生或毕业后的医生,仅仅靠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凭着对医学的热爱和情怀从事临床带教。2017年在浙江省卫计委全面统筹规划、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实施,浙江大学医学院组织下开展第二期高级师资培训,给我们讲授了教学查房、小讲课、门诊带教、PBL等各种教学方法及各类教学评估方式,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通过培训学习,我将在今后的全科临床教学中逐步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立足全科学科特征,使医教协同发展,主要的工作思路及设想如下:
一、教学思路
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互学互进为主,以教师知识讲授为辅,让我们教师从传输知识者转变为促进职业成长的指导者。
2、同一个主题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教学媒体及教学的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提升举一反三的知识转化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评估方法,加强师生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设计
全科医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照顾理念,因此医患沟通是不仅是全科医师也是其它专科医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规范化培训中,我们师资务必要重视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技巧培养和训练。下面以一例学生(规培医师)如何与肿瘤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告知为例,设计《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教学方案。
首先,在示教室:教师以小讲课形式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授课。主要内容有:医患沟通的特点和重要性,沟通技巧及注意事项。可针对以下图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辩论,尤其是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如何进行医患沟通。
第二、示教室,角色扮演:学生数人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医生,进行医患沟通模拟练习。让学生扮演不同性格、背景的患者,医生如何对不同性格、背景的患者进行医患沟通,或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医患沟通。
第三、临床实践(床旁带教):学生在病房进行病情告知的医患沟通(在患者及家属允许情况下进行拍照,有条件最好能录像)如图:
第四、小组讨论:对该学生在病房进行病情告知这一过程进行讨论,言谈举止是否妥当,病情告知解释是否让患方明白或接受病情,是否体现了全科医学的理念等等。
上述四种教学方法可分段进行,不拘于一次性完成,但必须保持连续性,这样可使学生不仅对医患沟通的基本理有了更深的掌握,而且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通过同伴的点评反馈,角色扮演,换位思考,体验患者感受,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医患交流中的不足,反思自己,更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下一次的医患沟通能做得更好,更到位。
第五、教学评估:医患沟通实践中,学生是否能主动运用沟通原则和技巧,其实是对老师理论授课效果的一种评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则是教师可以直接观察法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种评估。因此本人认为教学评估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多方位进行评价,观察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不仅提高教师的带教能力,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米勒(Miller)金字塔是医学教育常用的一个评估模型,如图:
这个教学设计也符合米勒模型框架,首先授课给予了学生医患沟通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了一种“能力”,“知道如何做”,角色扮演是训练沟通技能“如何做”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向患方沟通是实施“做”的最终行动。
以上是我经过这次培训学习后在临床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设想,愿与同道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