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西省

解放军第九四医院一位准妈妈的住培心语

时间:2018-02-22 14:27 来源:江西省 作者:教学科陈松、2016级住培医师黄旭芳 通讯员:胡洁玲


我是一名准妈妈,同时也是一名住培医师。在心血管内科轮转期间,我内心充满了担忧和期盼,担忧的是孕晚期的准妈妈能否承受心血管内科高强度的工作,而且还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期盼的是心血管内科可加深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认识与学习,而这是所有住培医师的软肋。

来到心血管内科,带教老师是乔怀宇副主任医师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比较严厉,你愿意跟着我学习吗?” “愿意,严师才能出高徒。” 我笑回答道。

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副主任医师非常清闲,既不用管病人,也不用写病历。但是后来,我明白我错了。每天一早,乔老师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行政查房,了解全科患者基本情况,然后各组的医疗查房,还要与护士长沟通医护之间存在的问题,再出门诊,开会,教学,手术,术后或夜间查房,还要管科室建设及科研工作等。

乔老师象风一般,在各个点之间不断地穿梭着。早上查房,乔老师快步地在前面走着,抱着病历,我颤颤巍巍(肚子太大了)地在后面追着,李祖伟师兄催着我:“快点,快点,手术在等着乔老师。”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渗出,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看着李祖伟师兄用英文流利地汇报着病史,熟练地查体,我在佩服的同时,有一种追不上的感觉了,心血管内科工作节奏真的太快了!

乔老师不但步伐快,说话快,思想也快,很多情况下,有些问题我还没有完全搞明白,他已经在讲下一个问题了。“工作忙,事情多,没有办法啊。”乔老师说道。

乔老师也有慢下来的时候,他让我和李祖伟师兄一起,组成一个医疗小组,病人来了,先让我们自己问病史查体,分析病情,下诊断,并拟定治疗方案,住院过程中再不断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并发现病人可能隐藏的问题。对于整个过程乔老师都会及时点评,给予修正、解释、说明。每天的病程,乔老师也会亲自批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深,基本技能得到了锻炼,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学会了分析判断,学会了如何将基础知识、各项临床指南正确地应用到临床上,最终减轻患者的痛楚,使患者受益。

而同患者交流时,乔老师会说这是整个治疗小组的意见,乔老师在科里一直强调:“某个病人,并不是某个医生的患者,他应该是我们全科医生的患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每位患者负责。”一次又一次的查房,我们不断地成长着,不断获取着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自信,赢得了患者对我们信任的眼神。

跟随乔老师大约1个月,他的医德、医风、医技及教学作风深深震撼了我,也不断地影响着我。他友善、睿智、严谨、认真、忙碌、负责。但我还是觉得乔老师他太忙了。刚跟我们讲完心衰的表现和处理,就接到电话需要他下基层医院去讲解一下胸痛的处理和急救,下午还有一台手术在等着他…….

其实科里的各位老师谁不忙呢,王博士在准备着规培学生的考试,苏博士刚看完病人,又坐在桌前,开始写论文,张医生还有一大堆的病历需要去审查……。就像陀螺一样,一刻没有停止过旋转,再累再苦,也不退缩,即使生病,也不轻易请假。因为心内科的病人是那么地需要医生的帮助,看着他们满头的银发和额头深深的皱纹,每每能让我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于是再多的疲惫在他们面前都化为乌有。我怎么可能停下来呢,周围的人都象一阵风一样,他们也没有停歇的时候。

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高强度的工作,医生不得不放弃自己休息时间也要查房,因为他们的患者需要他们,患者的病情没有休假的时候。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他们付出的,远远比自己得到的多,他们牺牲的是自己,帮助的总是病人。他们是那一股股暖风,轻轻地抚平患者的伤痛,他们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因为永远有下一个患者在等着他们……



乔主任语重心长话人文


准妈妈在专科技能培训中


准妈妈在医疗组教学查房中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