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16 17:30 来源:浙江省 作者:教学办 通讯员:方新萍
“什么是科研?”
“为什么要做科研?”
“在座学员中有没有申报过课题或参与过课题研究?”
“有没有在省级或国家级发表过文章?”
19楼报告厅,一百余名住培学员面对老师逐一提出的问题,举手寥寥无几,整个报告厅一片沉默。为了激发学员的听课兴趣,科教科毛新峰副科长转变了授课方式,把话筒交给了学员,让学员们主动聊聊身边那些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开始学员拿着话筒茫然无措,不知道要说什么?在老师的循循引导下气氛慢慢的活络起来,有学员说:“信息传递,从以前写信到到座机电话再到现在的微信视频,这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又有学员说:“外科手术从有创到无创到手术机器人,这也是科技的进步推动医学的迅猛发展。”还有的学员说:“影像技术无胶片化也为老百姓的健康带来实惠和方便。”......不知不觉学员们情绪高涨,脑洞大开,觉得科研也不是那么复杂、专业、麻烦、遥远。
接着毛新峰副科长把话题逐渐转到临床科研,就科技项目的申报与申请书的撰写慢慢展开了叙述,结合临床上以往申报课题,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学员们对科研逐渐有一个初步了解,掌握了基本思路,觉得课题不是资深的临床医生才能做的,认识到其实在平常工作中,只要自己脑子里有这个意识和思维,就会慢慢发现很多有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了问题就去咨询专家和老师,去查阅文献,去撰写论文,去申报课题,水到渠成就会有自己的科研项目。
最后,毛副科长勉励学员们:“于其观望,不如着手行动,先积极参与老师们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从中获取经验,以后自己做课题时才能驾轻就熟,少走弯路。行动是一切成功的根本,不去行动,离科研始终是远的,行动起来,科研离我们很近。
国卫科教发〔2014〕49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重点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适当兼顾临床教学和科研素养。由于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模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湖州市中心医院国家住培基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把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学员视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员们的综合素质。教学办除组织学员学习科研理论,培养科研思维的大型业务学习外,还鼓励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学员给学员们传授有关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和怎样撰写SCI论文的经验,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有时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科教科每次的开题报告会都会热烈邀请规培学员参加,让学员们感受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兴趣。在临床导师制制度里明确规定导师需指导学员查阅文献、科研设计与论文的撰写,做好科研传、帮、带的工作,做好科研“引路人”。
灌输理念、培养兴趣、耐心引导......让每位学员觉得科研不再是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