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23 11:44 来源:江苏省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育处 通讯员:颜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8年4月份青年医师系列讲座回顾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青年医师临床医疗水平,提升医院诊疗技术整体素质,我院教育处在东院大礼堂举办了青年医师院内培训系列讲座。
2018年4月份青年医师系列讲座的主要内容有我院儿科诸留珍主任、医务处袁同洲副处长、谭晓副调研员、呼吸科张扬老师、心血管中心心超室袁振茂副主任医师、消化医学中心李全朋老师以及医患沟通办公室朱丹宁主任分别为大家就“儿童哮喘”、“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胸痛的鉴别诊断”、“胸腔穿刺”、“临床医生怎样解读心超报告”、“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疗进展”、“面对现实、愉快行医”等内容进行了系列培训。
儿科诸留珍主任主讲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的最常见呼吸道疾病。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由痉挛学说,发展到气道慢性炎症学说,现已进入平滑肌功能障碍及气道炎症的平行学说。临床治疗也由反复解痉、注重抗炎同时抗炎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联合治疗。诸留珍主任的讲座内容从儿童哮喘的发病原因、病史及症状、早期征兆、治疗及预防、辅助诊断方法、疾病诊断、治疗常规及护理方法等几方面展开,重点讲述了儿童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她指出:因病施治是儿童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强调要很好的治疗儿童哮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病原因来进行治疗,并“量身定做”一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医务处袁同洲副处长主讲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为进一步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袁同洲副处长利用两场讲座的时间对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进行了深入阐述。所谓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就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他指出: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医疗核心制度建设不可或缺。医院在健全和完善相对规范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根据该院的实际情况,着力推进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并坚持以制度固化责任,以责任促进制度落实,进一步将各项核心制度落到实处。
谭晓副调研员主讲
《胸痛的鉴别诊断》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气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谭晓副调研员从胸痛的定义、发生机制和临床分析思路入手,强调胸痛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其伴随症状多有提示意义。需要重点鉴别的疾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张力性气胸等高危疾病。他指出:胸痛的鉴别诊断要结合详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重要检查等四种鉴别要素,作出快速判断,并做出如下总结:一是识别高危,首先要排除心血管源性胸痛;二是应首先考虑食管性疾病引发的胸痛;三是要重视精神障碍和颈椎病所导致的胸痛。
呼吸科张扬老师主讲
《胸腔穿刺》
张扬老师的讲座主要从“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操作后处理”、“注意事项 ”和“并发症及处理”五个方面对胸腔穿刺术进行了培训和示教。使学员系统学习了其相关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学员的穿刺操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医学模拟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拟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增强操作自信心、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意识,使诊断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而穿刺术不仅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临床技能之一,也是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心血管中心心超室袁振茂副主任医师主讲
《临床医生怎样解读心超报告》
袁振茂老师主要对心超报告结构和各指标正常值及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进行了临床解读。讲解内容主要包括M 超或二维超声对心脏和血管量化测量指标、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重要或有诊断意义的超声切面截图展示、以 M 超和二维超声为基础的心脏和大血管形态学描述、以多普勒超声为基础的检查指标、通过 M
超或 B 超测量后的室壁运动分析、心超的结论报告。他指出心血管病的诊断一般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和心功能诊断四部分,因而对心功能的评价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评估患者目前的病情,而且对疗效评定、疾病的转归、预后的判定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强调心超的建议和结论报告不是最终的临床诊断,最终的临床诊断还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临床表现、其它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比如在心超报告中左室功能受损,能不能诊断舒张性心衰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BNP 等指标综合判定。
消化医学中心李全朋老师主讲
《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疗进展》
李全朋老师从胆胰疾病内镜诊疗的支撑条件、腹腔镜超声(LUS)在胆胰疾病应用的现状(胆道系统疾病和胰腺疾病)、内镜超声(EUS)在胆胰疾病应用的现状(诊断性EUS的应用现状和治疗性EUS的应用现状)、腹腔镜与治疗性ERCP联合应用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疗进展情况。最后指出,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方法学的范畴,对于研究的真正主体,即胆胰肠合流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诸多疾病,我们仍然知之甚少。因此,要想真正取得疾病治疗实质性突破,必须将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与治疗方法学结合起来,现代科技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多学科研究的相互渗透,将会为胆胰疾病治疗带来辛的契机。
医患沟通办公室朱丹宁主任主讲
《面对现实、愉快行医》
医患沟通办公室朱丹宁主任就《面对现实 愉快行医》为题,向在座的所有学员解说了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减少医患矛盾,营造和谐医疗环境的作用和意义。朱丹宁主任指出:医患交流知识和技巧的学习之所以需要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落实在医疗服务实践中,是因为医者的医患交流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关联着医疗质量、效率和效益。他强调: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等更为关注、更加敏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站在病患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
2018年4月份的青年医师系列讲座共有681人次参加,老师们的精彩授课获得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教 育 处
2018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