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6 15:28 来源:江苏省 作者:顾广宇 通讯员:徐苏凤
国家住培制度自七部委联合发文确立至今已第四个年头,各基地住培工作的实施也越来越规范,有数据显示,住培工作正规开展后,参加住培的住院医师的执业医师考核通过率也大幅度提升,反过来住培制度也大大提升了规培基地师资的带教能力,培养了师资的奉献精神,但是也要看到,全国规培基地的学员中,委托培养的学员占了很大的比例,这部分学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要差一些,存在着混日子、不想学和学不进的态度。导致带教老师带教积极性下降,不少带教老师坦言,有些规培医师的学习态度甚至不如实习医师,技术、知识喂给他都不要。各科室的带教老师一方面能比较专业的带教该轮转科室的专业技能知识和沟通技巧,另一方面,学员一出科带教老师便与学员解除了带教关系,学员在整个轮转过程中缺乏归属感,也缺乏对未来医师之路的认知、科研能力的提升的系统指导。规培过程也匮乏全程的鞭策和督导,故而,培养出一名优秀的住培医师,住培“导师制”势在必行也呼之欲出。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导师制由来已久,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规培教育可以借鉴研究生教育的经验,设立规培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我基地自2006年全科基地建立后,即在全科规培医师培养上设立并实施了导师制,全科导师都是严格挑选的,一般都是各专业骨干,在临床诊疗能力和教学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导师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科学员轮转科目繁多,与多数带教老师接触往往只有半个月到一个月,专业基地带教老师很难针对学员做出个性化的带教,往往还没混个脸熟,就要出科了,导师制的实施,让学员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在学习和培训、生活中出现了问题、困难都能找到导师进行商议和探讨,这种逐渐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也督促和提升了学员规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今为止,我们已结业的全科医师中,有两名已被评选为全国优秀青年全科带教老师,有一名导师被评为全国百名“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称号。
随着住培制度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导师制在全专业的实施已势在必行,但其实施中的困难仍然不少。1首先是规培学员人数众多,各专业基地优秀的导师师资相对较少,带教学员比例如提升,则必然导致导师精力不够,辅导学员流于形式。2规培导师属于新生事物,导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对规培学员进行督查和辅导,导致对规培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性较差,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3因为临床和带教工作繁忙,如无制度激励和科室、领导的支持,导师能否尽心、精心的辅导规培学员,仍是个未知数,且对导师制实施全过程缺乏监控手段,实施质量堪忧。
实施导师制优点和挑战并存,然而要培育出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都优秀的精英型规培医师,导师制不可或缺。随着专硕四证合一人员的结业,每年进入各规培基地的学员也有了明显的减少,使得导师制的实施成为了可能。我基地决定在原全科医师导师制的基础上,逐渐推行各专业基地导师制的实施,今年9月,我基地正式起草并通过了《苏州市立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已进入导师遴选阶段,在相关专业内遴选出在临床能力、科研基础、教学水平和教书育人等方面能够胜任指导工作的带教老师,建立“导师-住院医师”结对培养的“规培导师制”,导师在规培医师的全程培养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特色化指导和管理,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临床、科研和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管理办法》还在课题申报倾斜、导师年终评优、导师费发放上予以激励规培导师的积极性,希望规培“导师制”能在我规培基地生根发芽,真正落到实处。
2018.9.25
苏州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