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9 10:28 来源:上海市 作者:仝欢 通讯员:宋頔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时值沪上初秋,心中感念恩师万小平的二三事,是为记。
有位德国哲人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初识万老师,是六年前的仲夏,我还是一个刚刚获得保研资格的医学生,每天都在思忖着该选择哪个专业作为毕生的努力方向。那时万老师还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学科带头人,彼时的万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严谨而真诚,对待学生宽严相济,对待专业有种赤诚和执着。于是,当时刚刚真正踏入从医大门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师从万小平老师。更庆幸的是,万老师也同意收我为徒。六载春华,一路指引,从松江到浦东,从交大到同济,从市一到一妇婴,从研究生到住院医师,万小平老师教会了我在治学和做人上慎思慎独、慎辨慎识、慎微慎行。
要坚守医者的初心
“对病人要百分百好,做到99分都不行!”——这是我的老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从医三十六年,万老师始终不忘初心,对待病人真诚而全心全意,这其实是一种执着,就像他说的,“对待病人,要有爱心和十二分的耐心”。
外阴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皮肤癌症,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对于切除范围较大的肿瘤患者,术后腹股沟伤口可能会因为彻底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切除范围大出现伤口裂开、感染坏死等情况;这种患者的伤口换药、护理十分繁琐,而且伤口有时会散发难闻的气味。对于这种难处理的伤口,其他高年资的医生或者青年医生想起来都皱眉头,甚至“敬而远之”,但万老师每次都是亲自给我们示范规范的换药,认真规范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并细致叮嘱术后切口均用大量的棉垫加压包扎,结合科学的疼痛治疗,减轻患者由于会阴部神经末梢丰富导致的疼痛不适。还有一次,一位年事已高的外地病患辗转多家医院,来到了一妇婴,接诊医生询问了患者以后感觉病情有些复杂,想建议她到其他医院去。万老师得知后就说:“医院就是病患的港湾,患者求医就是求生的,如果我们拒收,会让患者感到无助与绝望的。这不是我们为医者的初衷。”就这样这位患者被收下了,而且得到了悉心的治疗,最终痊愈出院。
要啃难啃的“骨头”
万老师时常提起他的研究生导师王佩贞主任。“她每周三上午查房和小讲座,坚持到87岁高龄,即她去世前的三年。有一位Rh血型不合孕妇,3次死胎,她每次都要跟病人详细解说,病人不懂,她就边画图边讲解。专业加科普,关切加耐心。经过数次宫内换血,病人终于得到宝贵的女儿。”医道是一种传承,“再难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万老师经常这样要求自己和他的团队。
李女士(化名)已有8周的身孕,怀上宝宝、将为人母本是令人喜悦的事情。但在一次产检过程中,她被诊断为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占宫颈癌的1%~3%,且肿瘤的预后很差。这突如其来的事实彻底冲垮了李女士的心理防线。她四处求医,但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被告知“太晚了,没办法手术了”“常规的化疗方案效果不大”,绝望之后还是绝望。几经打听,这才辗转找到万小平老师。多学科讨论会、细致梳理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后,万老师一边安慰、一边鼓励李女士:“仍然有治疗的希望,相信我们,你要坚强,我们量身定做方案。”手术结合个体化化疗,治疗很成功。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由于肿瘤进展较快,没法直接冻存成熟的卵子,但成功地帮李女士冻存了含卵泡的卵巢组织,以后条件成熟了,还可以圆她做一个母亲的梦想。
铁面导师也有柔情
多数时候,万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严师,严谨而严格,甚至有点严厉,对工作、对自己、对我们都是如此。万老师几乎每次手术结束都会写手术笔记,这个习惯36年来从未间断,至今已经写满了几十本笔记本。行政楼下,他上下班开的小白车,是每天最早停放的一辆,也是最后开走的那辆。在科研上,万老师每周要给团队开一次组会,每位成员都要汇报一周的学习、科研进展情况,谁的材料不到位、实验不严谨,万老师一眼就能发现,然后让你打住,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给出改进建议,立即要求我们整改,直到满意为止。这让我们有时觉得万老师有些不近人情,是个“铁面”导师。但在生活中,万老师又像换了个人似的。每逢节假日,他都会把我们叫到家里,让我们和他一起做饭、包饺子,一起吃饭聊天,谈笑风生……此时的导师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朋友。工作上有什么“心结”,他都用心听。有一次,我做实验遇到了困惑,花重金买来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老是出问题,不是死了就是停止生长,一次次尝试、正误总也找不到原因。一时间我心里乱成一团麻,找不到头绪,有些心灰意冷。巧的是一天在回宿舍的路上,我遇见了万老师,他看出我心中的焦虑与不安,就对我说:“细胞培养的条件苛刻,需要每日吹散,轻柔操作,需要用特定的培养基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做实验除了要有耐心,还要严、细、慎、实。要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于细微处见端倪。”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吃完饭,我快步走向实验室,重新做起了实验,这次终于有了新的收获。
为青年医生打开临床与科研的“任意门”
万老师在开会时告诉我们,1953年马歇尔·马凯蒂·克兰茨医生利用腹腔镜完成了盆底重建手术后,妇科这么多年来再没有出现原创性的手术了。能让中国的妇科站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是他的一个梦。为了帮助年轻的后生拓宽眼界,比肩一流,万老师经常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选派年轻的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论坛,从国际学术舞台到国内学科平台,从临床实践到科研转化,像为年轻人打开了学科前沿的“任意门”,我们不断开拓着眼界,更新着认知。
幸而有您,一路指引,您的为医为师之道,您对真理的坚守与追寻,都影响着我们,新一代的医学青年和医务工作者。
秋池渐长,秋叶渐黄,当是收获时节。
附照片: 万小平,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仝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16级住院医师,2018年全国优秀住院医师。(照片由一妇婴 宣传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