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医学教育网
江苏省

苏大附一院住培医师职业化医患关系能力建设——第一期巴林特小组开展记

时间:2018-11-28 10:31 来源:江苏省 作者:苏大附一院精神医学科 王雪梅 通讯员:严江

巴林特小组是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巴林特在1950年创立的,这是一种全科医生的培训和研究方法。在这些小组中,医生们在精神分析师的带领下理解发生在医患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并进行讨论。全国多家医院已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且逐渐作为规培医师人文医学必修课之一。

2018年11月21日下午,由苏大附一院教育培训处、精神医学科联合主办的第一期巴林特小组活动在总院临床技能中心开展。由于小组名额有限,经过微信平台的火热报名,一共1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同参与此次小组讨论。


精神医学科王雪梅医师通过PPT简短介绍巴林特小组的目的、活动进程表、意义和价值。接着,开展“金鱼缸”活动,由王雪梅、张会然组长引领小组活动。组员提供医患关系案例,10名巴林特小组成员围成一圈,讲述令我们有强烈感受、脑海中立即浮现的患者。聆听完案例陈述后,组员对案例背景及重要细节进行询问(比如患者家属当时的反应及态度、患者具体背景)。案例提供者退出圈外由组长引导小组其他成员进入情景和角色的想象和体验。之后,小组成员表达了年轻患者、家属、医师等多个角色的想象,探索此医患沟通情绪中对医患关系的个人假设、猜想、情绪以及现场潜在的动力。最后,案例提供者聆听完小组的讨论后,回归圈内,总结自己的感受,在整个小组过程中大家只是提出观点与感受,并不是给出指令建议,在聆听过程中,案例提供者释放自己的无力感及受挫的情绪,进一步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选择,减少自己的职业耗竭感,从小组其他小组成员的情感分享中得到共情,找到归属感,从而获得帮助。


 医生就是一剂药物,即“医生药物”效应。通过促进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增进医患沟通能力,缓解职业压力。成员们均反馈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在倾诉交流中缓解职业压力,通过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心声,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医疗工作者,从而改善医患友好度。

数字住培App下载
关注住培官方公众号